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轴系、传动装置、并车装置论文--轴系论文

舰船轴系用高强度液压螺栓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8页
   ·舰船轴系高强度液压紧配螺栓研究的意义第11-14页
   ·国内外轴系用高强度液压紧配螺栓的研究应用概况第14-18页
     ·国外轴系用高强度液压紧配螺栓研究应用概况第14-16页
     ·国内轴系用高强度液压紧配螺栓研究应用概况第16-18页
   ·舰船轴系用高强度液压紧配螺栓的设计理念第18-22页
   ·舰船轴系对选用联接螺栓的设计技术要求第22-24页
   ·预紧力控制技术及其在液压螺栓中的应用第24-25页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液压螺栓中的应用第25-26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舰船轴系用液压螺栓弹性理论分析和设计第28-52页
   ·舰船轴系用液压紧配螺栓的特点第28-35页
     ·液压紧配螺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28-29页
     ·液压紧配螺栓的受力分析第29-35页
   ·液压紧配螺栓理论分析与设计第35-41页
     ·假设条件第35-36页
     ·为形成过盈配合所需要的压紧力及安装行程第36-41页
   ·液压紧配螺栓工作状态下的强度分析第41-44页
     ·液压紧配螺栓强度分析第41-42页
     ·中间锥套安装时和工作状态强度校核分析第42-44页
     ·法兰毂强度校核分析第44页
   ·液压紧配螺栓安装时强度校核第44-48页
     ·湿式拆卸时第44-46页
     ·安装时液压紧配螺栓的拉力第46-47页
     ·液压紧配螺栓拉伸量的影响分析第47-48页
   ·液压紧配螺栓和螺母螺纹受力分析第48-51页
     ·螺纹旋合圈数 Z第49页
     ·旋合螺纹部分的弹簧常数 K_Z第49页
     ·螺栓螺母螺纹根部剪应力第49-50页
     ·螺栓螺母螺纹根部弯曲应力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舰船轴系用液压螺栓预紧力分析及相关参数设计第52-83页
   ·液压螺栓最佳预紧力的设计研究第53-62页
     ·液压螺栓的预紧原理和受力分析第53-54页
     ·液压紧配螺栓最佳预紧力值的推算第54-60页
     ·液压紧配螺栓相关参数推导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液压紧配螺栓过盈量的选定第62-64页
     ·最小过盈量确定第62-63页
     ·最大过盈量确定.第63页
     ·极限过盈量的验算第63-64页
   ·液压紧配螺栓设计范例—某船Φ90液压螺栓设计计算第64-77页
     ·己知条件第64-65页
     ·选用计算第65-66页
     ·安装参数计算第66-72页
     ·液压紧配螺栓强度分析第72-75页
     ·油压拆卸时锥套内径处的强度校核第75页
     ·液压紧配螺栓和螺母螺纹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第75-77页
   ·液压螺栓计算器软件开发第77-81页
     ·液压螺栓计算器软件开发的意义第77页
     ·液压螺栓计算器的用户界面第77-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4章 液压螺栓系统有限元分析第83-113页
   ·概述第83页
   ·主要接触分类和分析方法描述第83-84页
   ·ANSYS软件的接触能力分析第84-87页
     ·面—面的接触单元第84-85页
     ·指定接触面和目标面第85页
     ·选择接触算法第85-86页
     ·决定接触刚度第86-87页
     ·过盈配合在 ANSYS求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第87页
   ·液压螺栓有限元分析第87-111页
     ·液压螺栓平面有限元分析第87-92页
     ·液压螺栓空间二维有限元分析第92-96页
     ·液压螺栓空间三维有限元分析第96-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5章 Φ90液压螺栓装拆试验及性能测试第113-124页
   ·试验及测试目的第113页
   ·试验台简介第113-115页
     ·试验台简图第113-114页
     ·试验台工作原理第114-115页
   ·液压螺栓试验步骤第115-123页
     ·液压螺栓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第115-116页
     ·试验步骤第116-118页
     ·液压螺栓拉伸试验第118页
     ·液压螺栓装拆试验第118-121页
     ·液压螺栓剪切试验第121-122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22-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6章 结论第124-127页
   ·结论第124-125页
   ·本论文的新意第125页
   ·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经济分析
下一篇:气缸低速摩擦力特性的研究及其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