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伐他汀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第11-15页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第11-12页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基本结构与分类 | 第12-13页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机理 | 第13-15页 |
·洛伐他汀的研究进展 | 第15-27页 |
·洛伐他汀的结构与性质 | 第15-17页 |
·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 | 第17-19页 |
·洛伐他汀的基因特性描述 | 第19-20页 |
·临床应用 | 第20-21页 |
·生产工艺研究 | 第21-25页 |
·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 | 第25-26页 |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7-35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7-29页 |
·实验的菌株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28页 |
·溶液的配置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土曲霉和红曲霉的菌株培养 | 第29-30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0页 |
·原生质体的灭活 | 第30-31页 |
·原生质体的融合 | 第31页 |
·原生质体的融合子筛选 | 第31页 |
·土曲霉、红曲霉及融合子的DNA的提取和随机引物 | 第31-32页 |
·土曲霉、红曲霉及融合子的RAPD-PCR | 第32-34页 |
·土曲霉、红曲霉及融合子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洛伐他汀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研究 | 第35-38页 |
·酶系统的选择 | 第35页 |
·最佳酶解温度及时间的确定 | 第35-36页 |
·渗透压稳定剂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 第36-37页 |
·最佳灭活条件的确定 | 第37页 |
·最佳融合的时间及PEG浓度的确定 | 第37-38页 |
·洛伐他汀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38-41页 |
·融合子的筛选 | 第38页 |
·DNA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8-40页 |
·融合子的RAPD鉴定 | 第40-41页 |
·土曲霉、红曲霉及融合子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