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分类学(系统动物学)论文

鱼类锥虫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缩略语表第8-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2页
   ·锥虫的形态特征第14-17页
     ·表膜(pellicle)第15页
     ·细胞核(nucleus)第15-16页
     ·动基体(kinetoplast)第16页
     ·鞭毛(flagellum)和波动膜(undulating membrane)第16-17页
     ·表面变异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 简称VSG)第17页
   ·锥虫的生活史第17-18页
   ·鱼类锥虫的同质异形现象(pleomorphism)第18-19页
   ·锥虫形态学研究历史及分类地位第19-22页
   ·分子系统发育及其方法第22-28页
     ·分子系统学诞生的背景第22-23页
     ·分子系统发育学的分子标记第23-24页
     ·分子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第24-26页
     ·系统发育推断方法第26-28页
   ·锥虫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第28-34页
     ·锥虫的起源第28-30页
     ·锥虫的系统发育方式第30-31页
     ·锥虫的进化第31-34页
   ·鱼类锥虫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现状第34-38页
   ·国内鱼类锥虫的研究现状第38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8-42页
第二章 鱼类锥虫的分离第42-56页
 第一节 用Percoll 试剂和DEAE-纤维素层析柱分离纯化鳝锥虫第42-50页
     ·前言第42-43页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实验鱼第43页
       ·锥虫稀释缓冲液(PGSS)第43页
       ·Percoll 分离液第43页
       ·层析洗脱缓冲液(PSG)第43页
       ·含虫血样品制备第43页
       ·离心第43-44页
       ·过柱、洗脱第44页
       ·红细胞和锥虫计数第44页
     ·结果第44-45页
       ·不同转速、不同时间离心对红细胞去除和锥虫存留的影响第44-45页
       ·用Percoll 试剂和DEAE-纤维素52 从自然感染鳝锥虫的黄鳝血液中分离锥虫第45页
         ·镜检结果第45页
         ·分离锥虫回收率第45页
         ·过柱锥虫回收率第45页
     ·讨论第45-50页
 第二节 重组气溶素分离鱼类锥虫第50-56页
     ·前言第50-51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实验鱼第51页
       ·锥虫稀释缓冲液(PGSS)第51页
       ·含虫血样品制备第51页
       ·离心第51-52页
       ·重组气溶素蛋白的制备第52页
     ·结果第52页
     ·讨论第52-56页
第三章 形态学再描述鳢锥虫(Trypanosoma ophiocephali Chen,1964)和在沙塘鳢的新记录第56-68页
   ·前言第56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结果第57-59页
   ·讨论第59-68页
第四章 用形态学和分子数据再描述鳜锥虫(Trypanosoma siniperca Chang,1964)第68-83页
   ·前言第68页
   ·材料与方法第68-72页
     ·样品采集第68-69页
     ·薄血片制作第69页
     ·虫体纯化第69页
     ·DNA 提取第69-70页
     ·185 rRNA 基因片段的扩增及回收第70页
     ·PCR 产物的连接和转化第70-71页
     ·阳性克隆检测和测序第71页
     ·185 rDNA 序列分析和排序第71-72页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第72页
   ·结果第72-74页
     ·形态学观察及种的鉴定第72-73页
     ·序列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第73-74页
   ·讨论第74-83页
第五章 形态学和分子数据厘定黄颡锥虫(Trypanosoma pseudobagri Dogiel et Achmerov, 1959)第83-100页
   ·前言第83-84页
   ·材料与方法第84-86页
     ·样品采集第84页
     ·薄血片制作第84-85页
     ·虫体纯化第85页
     ·DNA 的提取、185 rDNA 序列的扩增和测定第85页
     ·185 rDNA 序列分析和排序第85-86页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第86页
   ·结果第86-89页
     ·分类描述第86-88页
     ·分子鉴定第88-89页
       ·序列分析第88-89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89页
   ·讨论第89-100页
第六章 黄颡锥虫(Trypanosoma pseudobagri)超微结构的研究第100-115页
   ·前言第100-101页
   ·材料与方法第101-102页
     ·样本收集第101页
     ·薄血片制作第101页
     ·虫体纯化第101页
     ·电镜样品制作第101-102页
   ·结果第102-104页
     ·光镜观察第102页
     ·电镜观察第102-104页
       ·表膜、鞭毛及相关附属结构第102-103页
       ·动基体-线粒体第103页
       ·细胞核第103-104页
       ·细胞质内含物第104页
   ·讨论第104-115页
第七章 鱼类锥虫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第115-134页
   ·前言第115-116页
   ·材料与方法第116-119页
     ·样品采集第116页
     ·薄血片制作和形态学观察第116-117页
     ·虫体纯化及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117页
     ·18S rRNA 基因序列的扩增、纯化及测序第117页
     ·18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和比对第117-118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118-119页
   ·结果第119-123页
     ·形态学描述第119页
     ·18S rRNA 基因部分序列第119-123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123页
   ·讨论第123-134页
     ·形态学鉴定第124页
     ·鱼类锥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第124-125页
     ·中国淡水鱼类锥虫的系统发育位置第125-126页
     ·宿主特异性问题第126-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50页
附录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梁漱溟的政权观
下一篇:带路径约束的最短路问题与数据流查询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