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教材中丑形象的教学理论及实践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引论: 语文教学与丑的关系第8-10页
第一章 对于丑形象的理解第10-17页
 第一节 美学中关于丑的理解第10-12页
 第二节 中外文学史上的丑形象第12-17页
  一、外国文学史上的丑形象第12-14页
  二、中国文学史上的丑形象第14-17页
第二章 中学语文“丑形象文本”的审美特征第17-26页
 第一节 “丑形象”的审美本质第17-19页
  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第17页
  二、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第17-18页
  三、生命活动的反向体验第18-19页
  四、作家的审美观照第19页
 第二节 “丑形象”的审美特点第19-26页
  一、独特性第20-21页
  二、否定性第21-24页
  三、深刻性第24-25页
  四、愉悦性第25-26页
第三章 “丑形象文本”的教学实践第26-37页
 第一节 怎样分析教材中的丑类形象第26-30页
  一、丑形象的分类第26-28页
  二、如何分析丑类人物第28-30页
 第二节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审丑能力第30-32页
  一、把文学作品真正当作一种艺术欣赏第30-31页
  二、从丑形象的刻画中领略艺术美第31-32页
 第三节 如何使生活丑转变为艺术美第32-34页
  一、现实丑以艺术的形式实现艺术美第32-33页
  二、生活丑经过典型化塑造实现艺术美第33页
  三、生活丑经过精神美的内化实现艺术美第33-34页
 第四节 一作文教学中丑形象的表现第34-37页
  一、深刻的揭露第34-35页
  二、情感的渗透第35-36页
  三、生动的描绘第36-37页
注释第37-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稳定相容节点积分和RPIM形函数的无网格法研究
下一篇:SAP BW数据仓库技术在企业经营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