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13-17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和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29页 |
| 第一章 挥发性物质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利用 | 第17-22页 |
| 1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 第17-19页 |
| 2 赤眼蜂对挥发物的学习行为 | 第19页 |
| 3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应用 | 第19-20页 |
| 4 展望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人造卵繁育赤眼蜂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 1 影响人造卵繁育赤眼蜂的关键因子 | 第22-23页 |
| ·人工饲料 | 第22-23页 |
| ·人造卵与卵壳 | 第23页 |
| ·引诱剂 | 第23页 |
| 2 人造卵赤眼蜂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 第23-24页 |
| 3 讨论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立题依据 | 第26-29页 |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9-96页 |
| 第一章 挥发性物质对玉米螟赤眼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 第29-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 ·材料 | 第30-31页 |
| ·试验用蜂 | 第30页 |
| ·测试鳞片提取液 | 第30页 |
| ·测试卵表提取液 | 第30页 |
| ·雌蛾附腺提取液 | 第30-31页 |
| ·行为测试方法 | 第31页 |
| ·装置 | 第31页 |
| ·测定 | 第31页 |
| ·统计与分析 | 第3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 ·玉米螟雌蛾鳞片提取液对玉米螟赤眼蜂行为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玉米螟卵表提取液对玉米螟赤眼蜂行为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玉米螟雌蛾附腺的提取液对玉米螟赤眼蜂行为的影响 | 第33-35页 |
| ·附腺、卵、鳞片提取液对玉米螟赤眼蜂引诱作用的比较 | 第35页 |
| 3 讨论 | 第35-39页 |
| 第二章 亚洲玉米螟挥发性物质活性成分分析 | 第39-7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 ·材料 | 第40页 |
| ·测试用亚洲玉米螟鳞片提取液 | 第40页 |
| ·测试用亚洲玉米螟卵表提取液 | 第40页 |
| ·玉米螟雌蛾附腺提取液 | 第40页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 第4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70页 |
| ·亚洲玉米螟鳞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其气相质谱图 | 第40-45页 |
| ·亚洲玉米螟鳞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 第40-41页 |
| ·亚洲玉米螟鳞片提取液气相质谱图 | 第41-45页 |
| ·亚洲玉米螟卵表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其气相质谱图 | 第45-48页 |
| ·亚洲玉米螟卵表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 第45页 |
| ·玉米螟卵块提取液 GC-MS 图 | 第45-48页 |
| ·亚洲玉米螟处女蛾附腺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其气相质谱图 | 第48-53页 |
| ·亚洲玉米螟处女蛾附腺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 第48-49页 |
| ·亚洲玉米螟处女蛾附腺提取液 GC-MS 图 | 第49-53页 |
| ·亚洲玉米螟交配未产卵雌蛾附腺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气相质谱图 | 第53-58页 |
| ·亚洲玉米螟交配未产卵雌蛾附腺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 第53-54页 |
| ·亚洲玉米螟交配未产卵蛾附腺提取液 GC-MS 图 | 第54-58页 |
| ·亚洲玉米螟产卵后前期雌蛾附腺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气相质谱图 | 第58-64页 |
| ·亚洲玉米螟产卵后前期雌蛾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 | 第58-59页 |
| ·亚洲玉米螟产卵后前期雌蛾挥发性化合物的 GC-MS | 第59-64页 |
| ·亚洲玉米螟产卵后后期雌蛾附腺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气相质谱图 | 第64-70页 |
| ·亚洲玉米螟产卵后后期雌蛾附腺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 第64-65页 |
| ·亚洲玉米螟产卵后后期雌蛾附腺挥发性化合物的 GC-MS 图 | 第65-70页 |
| 3 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70-71页 |
| 4 讨论 | 第71-73页 |
| 第三章 玉米螟赤眼蜂产卵行为的研究 | 第73-84页 |
| 1 玉米螟赤眼蜂产卵行为观察 | 第73-7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3页 |
| ·试验用蜂 | 第73页 |
| ·产卵行为观察 | 第73页 |
| ·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 ·产卵前期 | 第73-74页 |
| ·拍打 | 第73-74页 |
| ·轻叩 | 第74页 |
| ·产卵 | 第74页 |
| ·钻孔 | 第74页 |
| ·穿刺 | 第74页 |
| ·排卵 | 第74页 |
| ·拔出 | 第74页 |
| ·产卵后期 | 第74-75页 |
| ·讨论 | 第75页 |
| 2 寄主标记信息素和经历对玉米螟赤眼蜂产卵行为的影响 | 第75-8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6-78页 |
| ·试验用蜂 | 第76页 |
| ·卵卡的制作 | 第76-77页 |
| ·新鲜卵卡 | 第76页 |
| ·被寄生的卵卡 | 第76-77页 |
| ·标记信息素对赤眼蜂初始放弃时间的影响 | 第77页 |
| ·标记信息素在赤眼蜂产卵过程中产生的阶段 | 第77-78页 |
| ·敲击 | 第77页 |
| ·钻孔 | 第77页 |
| ·排卵 | 第77-78页 |
| ·拔出 | 第78页 |
| ·收场 | 第78页 |
| ·被寄生后的卵表提取液对其产卵行为的影响 | 第7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1页 |
| ·标记信息素和经历对玉米螟赤眼蜂初始放弃时间的影响 | 第78-79页 |
| ·玉米螟赤眼蜂标记信息素的产生阶段 | 第79-80页 |
| ·寄生卵表正己烷提取液和经历对赤眼蜂行为的影响 | 第80-81页 |
| ·讨论 | 第81-84页 |
| 第四章 寄主及其挥发性物质对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 的影响 | 第84-92页 |
| 1 寄主对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 | 第85-8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 ·试验用蜂 | 第85页 |
| ·试验用人造卵卡 | 第85页 |
| ·卵液部分成分改造 | 第85页 |
| ·方法 | 第85-86页 |
| ·数据分析 | 第8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6页 |
| ·讨论 | 第86-87页 |
| 2 挥发性物质对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 | 第87-9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7-88页 |
| ·试验用蜂 | 第87页 |
| ·试验用人造卵卡 | 第87-88页 |
| ·挥发性物质 | 第88页 |
| ·卵表提取液 | 第88页 |
| ·鳞片提取液 | 第88页 |
| ·方法 | 第88页 |
| ·数据分析 | 第8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8页 |
| ·讨论 | 第88-92页 |
| 第五章 交相繁蜂法 | 第92-9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3页 |
| ·试验用蜂 | 第93页 |
| ·试验用人造卵卡 | 第93页 |
| ·方法 | 第93页 |
| ·数据分析 | 第9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3-94页 |
| 3 讨论 | 第94-96页 |
| 第三部分 总讨论 | 第96-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1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