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3页 |
| 1 分子开关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分子开关的定义、构建手段与功能类型 | 第15-17页 |
| ·分子开关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 | 第17-20页 |
| 2 分子开关构建可控智能功能性表面 | 第20-31页 |
| ·构建智能型表面分子开关的主要技术手段 | 第20-28页 |
| ·智能型表面分子开关的应用领域 | 第28-31页 |
| 3 本论文选题的设计思路及主要创新性 | 第3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43页 |
| 第二章 基于人工自组装膜构建亲疏水开关型表面 | 第43-64页 |
| 1 引言 | 第43-46页 |
| ·亲疏水开关表面构建的方式方法 | 第43-45页 |
| ·本实验的研究思路 | 第45-46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46-47页 |
|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 ·环糊精-巯酸包合物的表征 | 第49-52页 |
| ·低密度亲疏水性可逆表面的构建 | 第52-58页 |
| ·接触角实验对低密度自组装膜亲疏水性能的考察 | 第58-59页 |
| 4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第三章 基于自组装技术构建亲疏水开关型表面研究蛋白质的可控组装 | 第64-79页 |
| 1 引言 | 第64-67页 |
| ·应用自组装技术构建的分子开关生物传感器分离分析多种生物体系 | 第64-66页 |
| ·表面分子开关应用于微芯片领域的现状 | 第66-67页 |
| ·本实验的主要思路 | 第67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67-68页 |
| ·仪器设备 | 第68页 |
|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 ·对Avidin/Streptavidin体系进行可控组装研究 | 第69-71页 |
| ·初步设计制作具有可控蛋白质分离分析功能微流控生物芯片 | 第71-74页 |
| 4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第四章 基于温敏聚合物的表面分子开关构建及抗原抗体可逆识别界面研究 | 第79-110页 |
| 1 引言 | 第79-85页 |
| ·温度敏感高分子材料种类及研究进展 | 第79-80页 |
| ·温敏聚合物实现表面亲疏水可逆转换的原理和实例 | 第80-81页 |
| ·温敏高分子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 | 第81-82页 |
|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构建表面温控分子开关及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82页 |
| ·利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构建抗原抗体免疫识别体系 | 第82-83页 |
| ·免疫传感器的再生 | 第83-84页 |
| ·本实验的思路 | 第84-85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85-91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85页 |
| ·仪器设备 | 第85-86页 |
| ·聚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合成 | 第86-87页 |
| ·抗体在金表面的修饰过程 | 第87页 |
| ·表面PNIPAAm-抗体复合物形成 | 第87-88页 |
| ·对比实验及优化条件考察 | 第88页 |
| ·EQCM考察温敏开关免疫传感器再生性能研究 | 第88-89页 |
| ·交流阻抗法考察温敏开关免疫传感器性能与再生性研究 | 第89页 |
| ·荧光光谱定量考察温敏开关免疫传感器再生性 | 第89-90页 |
| ·凝胶电泳定性考察温敏开关免疫传感器再生性能 | 第90-9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2页 |
| ·四种不同分子量PNIPAAm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91-92页 |
| ·EQCM实验表征PNIPAAm-antibody复合物的形成 | 第92页 |
| ·FITC-BSA抗原非特异性吸附情况考察 | 第92-93页 |
| ·再生性能优化实验 | 第93-95页 |
| ·QCM实验考察可再生免疫传感器的性能及结合常数计算 | 第95-98页 |
| ·交流阻抗法考察温敏开关免疫性能 | 第98-100页 |
| ·固体荧光光谱定量考察可再生免疫传感器的性能 | 第100页 |
|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定性考察可再生免疫传感器的性能 | 第100-101页 |
| ·凝胶电泳实验定性考察可再生免疫传感器的性能 | 第101-102页 |
| 4 结论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 第五章 基于手性抗体构建电容型免疫传感器 | 第110-124页 |
| 1 引言 | 第110-111页 |
| ·手性分析研究方法 | 第110页 |
| ·本实验的思路和意义 | 第110-111页 |
| 2.实验部分 | 第111-114页 |
| ·免疫原的合成(重氮化蛋白) | 第111-112页 |
| ·抗血清实验方法 | 第112页 |
| ·电极预处理及修饰过程 | 第112-113页 |
| ·电化学实验:循环伏安法及电位阶跃法 | 第113-114页 |
| 3.结果与讨论 | 第114-117页 |
| ·电极表面有序单层绝缘生物膜的制备 | 第114-115页 |
| ·利用电容法对D型和L型手性氨基酸进行测定 | 第115-116页 |
| ·单通道及多通道电容法检测 | 第116-117页 |
| 4.利用竞争实验进行高灵敏的电容法检测免疫识别 | 第117-119页 |
| ·竞争实验原理 | 第117-118页 |
| ·具体实验方法 | 第118页 |
| ·竞争实验结果 | 第118-119页 |
| 5 结论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 第六章 论文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124-128页 |
| 1 论文总结 | 第124-126页 |
| 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126-128页 |
| ·构建新型开关表面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 | 第126页 |
| ·构建开关型微芯片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 | 第126-127页 |
| ·利用温敏材料结合分子印迹方法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行温度调节的智能识别 | 第127-128页 |
| 在校期间发表与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8-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