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引言 | 第11-15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 《汉语课程标准》的研究概况 | 第12页 |
2. 兼类词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三) 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二、对于兼类词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一) 兼类词的界定原则 | 第15页 |
(二) 兼类词与同音词、词类活用之间的区别 | 第15-17页 |
三、《汉语课程标准》中的兼类词考察 | 第17-19页 |
(一) 《汉语课程标准》中兼类词的分类统计 | 第17页 |
(二) 《汉语课程标准》中兼类词的分级统计 | 第17-18页 |
(三) 《汉语课程标准》兼类词所占比例与词频的相关性 | 第18-19页 |
四、蒙古族学生汉语兼类词教学相关问题的分析 | 第19-31页 |
(一) 蒙古族学生汉语兼类词教学现状 | 第19-22页 |
1. 教材情况 | 第19-21页 |
2. 课堂教学情况 | 第21-22页 |
(二) 蒙古族学生汉语兼类词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1. 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角度分析 | 第22-24页 |
2. 从《汉语课程标准》中兼类词所占比重分析 | 第24-25页 |
3. 从兼类词与词频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页 |
4. 从兼类词教学空白分析 | 第25页 |
(三) 蒙古族学生汉语兼类词学习的难点 | 第25-27页 |
1. 蒙汉语差别 | 第25-26页 |
2. 兼类词的错用情况 | 第26页 |
3. 兼类词使用不当的情况 | 第26-27页 |
(四) 蒙古族学生汉语兼类词学习难的原因 | 第27-31页 |
1. 第二语言的学习与第一语言的学习不同 | 第27-28页 |
2. 母语的迁移作用 | 第28-29页 |
3. 教材中词汇的释义过于简单 | 第29-30页 |
4. 词汇教学缺乏连贯性、系统性 | 第30-31页 |
五、关于蒙古族学生汉语兼类词的教学设想 | 第31-49页 |
(一) 教材编写设想 | 第31-39页 |
1. 教材中体现兼类词的概念 | 第31-32页 |
2. 对兼类词进行注释 | 第32-34页 |
3. 选文要重视词的重现率 | 第34-35页 |
4. 设计足够量的练习 | 第35-36页 |
5. 教材附词类复习表、兼类词表 | 第36-39页 |
(二) 教学方法 | 第39-49页 |
1. 模仿法 | 第39-40页 |
2. 翻译引申法 | 第40-42页 |
3. 归类法 | 第42-44页 |
4. 订正分析法 | 第44-45页 |
5. 多媒体教学法 | 第45-49页 |
六、结论 | 第49-50页 |
七、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八、附录 | 第53-62页 |
九、致谢 | 第62-63页 |
十、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