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自律分散系统动态进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49页
   ·ADS的概念与体系结构第20-27页
     ·ADS产生的背景第20-21页
     ·ADS概念与定义第21-23页
     ·ADS体系结构第23-27页
   ·ADS技术第27-31页
     ·在线扩展技术第28页
     ·在线维护技术第28-29页
     ·在线容错技术第29-31页
   ·自动化系统动态进化问题的思考第31-36页
     ·生物系统中的动态进化第31-33页
     ·工程系统中的动态进化模式第33-34页
     ·自动化系统的层次抽象第34-35页
     ·系统功能的时空表达方式第35-36页
   ·自律分散系统研究框架第36-40页
     ·异构与异构自律分散系统第37-38页
     ·自律分散系统研究视点第38-39页
     ·自律分散系统研究路线图第39-4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40-44页
     ·自律分散系统研究现状第40-43页
     ·异构自律分散系统研究现状第43-44页
     ·智能自律分散系统研究现状第4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4-49页
     ·支持通信服务质量的自律分散通信协议第44-45页
     ·异构自律分散系统集成模型与评价第45-46页
     ·角色自律分散系统体系结构模型与实现第46-47页
     ·角色自律分散系统形式化建模第47-49页
第2章 支持通信服务质量的自律分散协议第49-71页
   ·测控系统数据语义分析第49-51页
     ·通知型数据第50-51页
     ·控制型数据第51页
   ·测控系统通信服务质量QoS定义第51-52页
   ·测控系统通信机制第52-53页
   ·自律分散协议第53-56页
     ·ADP协议简介第53-54页
     ·ADP协议主要实现技术第54-56页
   ·支持QoS的ADP协议第56-62页
     ·QoS-ADP工作原理第56-58页
     ·基于以太网的实现技术第58-60页
     ·测试与评价第60-62页
   ·基于Can-Bus的QoS-ADP协议实现第62-69页
     ·实现QoS-ADP协议的主要问题第62-63页
     ·CAN-Bus的基本特性第63-65页
     ·QoS-ADP到CAN-Bus的映射第65-68页
     ·基于CAN-Bus的QoS-ADP关键实现技术第68页
     ·测试与评价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3章 异构自律分散系统集成模型与评价第71-95页
   ·异构系统集成第71-76页
     ·典型的异构系统第71-73页
     ·系统集成的层次第73-74页
     ·异构系统集成的技术需求第74-76页
   ·网关系统模型与关键技术第76-82页
     ·网关系统模型第76-77页
     ·信息路径长度第77-78页
     ·网关系统结构第78-79页
     ·网关系统数据过滤协议及算法第79-82页
   ·网关系统评价模型第82-92页
     ·网络拥塞强度第82-83页
     ·网关系统数据流量模型及仿真第83-88页
     ·网关系统工作能力模型及仿真第88-92页
   ·网关系统模型的信息路径长度评价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4章 角色自律分散系统体系结构模型与实现第95-125页
   ·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再认识第95-102页
     ·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及其技术需求第95-99页
     ·体系结构对系统运用成败的影响第99页
     ·交通自动化系统中的人机交互第99-100页
     ·逻辑层动态进化带来的技术挑战第100页
     ·设计开发理念和方法再认识第100-102页
   ·角色自律分散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第102-106页
     ·角色自律分散系统术语定义第102页
     ·角色域与数据域双重驱动体系结构RDDA第102-106页
     ·RDDA结构的特点第106页
   ·基于RDDA结构的仿真系统设计第106-111页
     ·代理结构设计第106-107页
     ·代理的角色和相互关系第107-108页
     ·组态配置文件结构设计第108-109页
     ·引擎设计第109-111页
   ·关键实现技术第111-118页
     ·改进的局部分簇算法ILCA第111-114页
     ·系统状态自监测原理第114-115页
     ·子站运行模式切换原理第115-116页
     ·信息传输第116-117页
     ·数据一致性第117-118页
   ·试验结果与可能的应用第118-124页
     ·仿真系统运行环境与构成第118-119页
     ·控制中心迁移试验第119-121页
     ·子站运行模式切换试验第121-122页
     ·角色自律分散系统的可能应用第122-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5章 角色自律分散系统形式化建模第125-161页
   ·系统自律性度量指标第125-130页
     ·应用相关的系统自律度定义与描述第125-127页
     ·一个广义的系统自律度描述框架第127-130页
   ·角色自律度矩阵与RN-C形式化描述方案第130-134页
     ·角色自律度描述矩阵第130-131页
     ·RN-C形式化描述方案第131-133页
     ·角色行为状态描述第133-134页
   ·角色自律分散系统行为原语第134-140页
     ·操作行为原语第134-135页
     ·请求行为原语第135-137页
     ·改变行为状态原语第137页
     ·角色仲裁行为原语第137-138页
     ·NORM相关的条件不完全列表第138-140页
   ·RoADS的UML状态图建模第140-149页
     ·RoADS建模目标与任务第140-141页
     ·UML状态图的构成要素第141-145页
     ·RoADS角色UML状态图建模第145-147页
     ·RoADS角色行为UML状态图建模第147-149页
   ·RoADS的扩展分层自动机模型第149-159页
     ·角色自动机RA第149-153页
     ·层次自动机HA第153-155页
     ·扩展分层自动机EHA第155-156页
     ·相关研究及下一步的主要工作第156-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结论第161-167页
致谢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9-1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省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少齿差传动多齿弹性啮合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