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9页 |
致谢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5页 |
第一部分 植物不定根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不定根的形态结构和发生发育过程 | 第16-17页 |
·细胞分裂与不定根的发生发育 | 第17-19页 |
·特定中柱鞘细胞的极性决定与根系的发生发育 | 第19页 |
第二部分 生长素信号调控植物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生长素调控植物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 | 第20-22页 |
·生长素调控细胞分裂的分子机制 | 第22-25页 |
·Heterotrimeric G protein信号转导在根系发育中的分子机制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与Affymetrix基因芯片在组织特异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 第27-31页 |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原理以及应用 | 第27-28页 |
·LCM在植物组织特异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原理以及应用 | 第29-30页 |
·Affymetrix基因芯片在植物组织特异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第四部分 蛋白质荧光双色标记技术(2D DIGE)及其应用 | 第31-35页 |
·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 第31-33页 |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中的应用进展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水稻根茎结合部中柱鞘细胞群以及不定根与侧根原基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 | 第3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9页 |
·水稻arl1突变体与野生型幼苗的准备 | 第35-36页 |
·根茎结合部与侧根原基的组织切片的准备 | 第36-37页 |
·根茎结合部以及侧根与不定根原基细胞群的LCM分离 | 第37-39页 |
·arl1突变体与中花-11野生型根茎结合部的中柱鞘细胞群的LCM捕获 | 第37-38页 |
·水稻侧根原基与不定根原基的细胞群的LCM捕获 | 第38-39页 |
·LCM捕获的特定类型细胞群的RNA分离与质量检测 | 第39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水稻根茎结合部中柱鞘体细胞群的LCM分离 | 第39-41页 |
·水稻不定根与侧根原基细胞群的LCM分离 | 第41-43页 |
·LCM分离的细胞群的准确性分析以及miniRNA的质量鉴定 | 第43-44页 |
3.小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水稻根茎结合部中柱鞘细胞群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46-6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6-53页 |
·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53页 |
·根茎结合部中柱鞘细胞群的RNA的提纯与Poly(A~+)RNA的分离 | 第46-47页 |
·以T7 RNA Polymerase为基础的RNA的扩增与纯化 | 第47-49页 |
·第一轮微量RNA样品的扩增 | 第47-48页 |
·双链cDNA的纯化 | 第48页 |
·第二轮cDNA样品的扩增与合成生物素标记的aRNA | 第48-49页 |
·aRNA的片段化与水稻Affymetrix基因芯片杂交 | 第49-51页 |
·aRNA的片段化与电泳检测 | 第49-50页 |
·水稻Affymetrix基因芯片杂交 | 第50-51页 |
·Affymetrix基因芯片探针阵列的清洗、染色与扫描 | 第51-52页 |
·基因芯片探针阵列的洗涤与染色 | 第51-52页 |
·基因芯片探阵的扫描 | 第52页 |
·Affymetrix基因芯片信号的检测与数据分析 | 第52页 |
·候选基因的引物设计与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52-53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53-68页 |
·水稻arl1突变体与野生型根茎结合部的中柱鞘细胞群基因表达的变化 | 第53-56页 |
·ARL1基因突变阻断了根茎结合部中柱鞘细胞的G1/S期的转化过程进而抑制了水稻不定根的发生 | 第56-60页 |
·ARL1基因是联系生长素信号转导与不定根原基发生的关键基因 | 第60-65页 |
·特定中柱鞘细胞分裂的激活与WUSCHEL等细胞分化的标记基因的表达是不定根原基发生的必要条件 | 第65-66页 |
·ARL1基因调控水稻不定根原基发生的可能的代谢途径 | 第66-68页 |
3.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水稻根茎结合部的特异组织细胞2D-DIGE蛋白表达分析 | 第69-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9-78页 |
·材料 | 第69页 |
·方法 | 第69-78页 |
·水稻幼苗的准备以及激素处理 | 第69-70页 |
·中花-11和arl1突变体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 | 第70-72页 |
·水稻根茎结合部组织的蛋白质的提取 | 第70-71页 |
·蛋白质浓度与质量的检测 | 第71-72页 |
·荧光双色蛋白标记的2D DIGE分析 | 第72-74页 |
·蛋白质样品的荧光标记 | 第72-73页 |
·荧光标记质量的一维电泳(1-D SDS-PAGE)检测 | 第73页 |
·D DIGE双向电泳分析 | 第73-74页 |
·双色荧光标记的蛋白胶片的扫描与信号检测 | 第74-75页 |
·蛋白数据的DeCyder软件分析 | 第75页 |
·蛋白测序胶的制备与差异表达蛋白点的分离 | 第75-76页 |
·蛋白肽段的MALDI-TOF/TOF/MS的PMF鉴定与数据分析 | 第76-77页 |
·水稻根茎结合部中柱鞘细胞群的蛋白质分离以及免疫杂交 | 第77-78页 |
·根茎结合部中柱鞘细胞群的LCM捕获与蛋白质的提取 | 第77页 |
·蛋白的免疫杂交分析 | 第77-78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78-96页 |
·arl1突变体与中花-11野生型不同处理的2D DIGE实验设计 | 第79-81页 |
·水稻arl1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根茎结合部蛋白表达谱的2D DIGE分析 | 第81-83页 |
·不定根有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的MALDI-TOF/FOF-MS PMF鉴定 | 第83-93页 |
·特异表达蛋白的免疫杂交分析 | 第93-96页 |
3.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1.结论 | 第98-99页 |
2.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