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防撞协同监视仿真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论文研究价值 | 第13-14页 |
| ·关键技术研究 | 第14页 |
| ·本论文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 第2章 监视系统分析与研究 | 第16-29页 |
| ·机载防撞系统TCAS 的研究 | 第16-19页 |
| ·TCAS 的概述 | 第16-17页 |
| ·TCAS 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 ·TCAS 的发展状况 | 第19页 |
| ·ADS-B 监视系统的研究 | 第19-25页 |
| ·ADS-B 的概述 | 第20页 |
| ·ADS-B 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20-23页 |
| ·ADS-B 的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 ·二次雷达的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 ·SSR 的概述 | 第25页 |
| ·SSR 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 ·SSR 的发展状况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三种告警技术算法研究 | 第29-42页 |
| ·TCAS 空间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 ·TCAS 空间模型的算法实现 | 第30-35页 |
| ·水平方向上探测 | 第30-33页 |
| ·垂直方向冲突探测 | 第33-35页 |
| ·TCAS 实现模块 | 第35页 |
| ·ADS-B 空间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 ·ADS-B 空间模型的算法实现 | 第37-38页 |
| ·二次雷达的空间模型 | 第38-40页 |
| ·SSR 空间模型的算法实现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42-50页 |
| ·系统目标 | 第42-43页 |
| ·系统功能结构图 | 第43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 ·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 第44-47页 |
| ·Visual Basic 6.0 介绍 | 第44页 |
| ·Mapx5.0 介绍 | 第44-47页 |
| ·ACCESS 2003 介绍 | 第47页 |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7-48页 |
| ·业务流程图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系统的实现 | 第50-71页 |
| ·辅助函数的实现 | 第50-57页 |
| ·坐标变换的实现 | 第50-51页 |
| ·大圆航线的实现 | 第51-52页 |
| ·飞机飞行参数的设置 | 第52-57页 |
| ·界面模块的实现 | 第57-67页 |
| ·飞机声音和闪烁告警的实现 | 第57-63页 |
| ·飞机航迹线的实现 | 第63-65页 |
| ·预处理航迹的实现 | 第65-67页 |
| ·界面展示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6章 论文结论及展望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