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车上交通安全与防护设施论文

基于乘员保护的汽车正面碰撞结构设计与变形控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23页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发展现状第9-10页
     ·我国汽车碰撞安全研究现状第10-11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11页
   ·汽车碰撞安全与结构设计研究第11-22页
     ·整车碰撞乘员保护的车体缓冲(Ride-down)概念第12-13页
     ·汽车碰撞安全研究方法第13-15页
     ·薄壁梁变形特性的研究及发展第15-22页
   ·论文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2章 正面碰撞车辆加速度变化与乘员保护分析第23-60页
   ·汽车正面碰撞系统化研究的意义及难点第23-24页
   ·汽车正面碰撞过程分析第24-28页
   ·车辆-乘员模型建立第28-44页
     ·车辆-乘员模型基本描述第28-29页
     ·车辆碰撞加速度模型第29-36页
     ·乘员响应模型第36-40页
     ·车辆-乘员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第40-44页
   ·模型参数分析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第44-51页
     ·基本参量取值范围第44-46页
     ·车辆的碰撞加速度波形对乘员响应的影响第46-48页
     ·不同的约束系统对乘员响应的影响第48-50页
     ·不同刚度的约束系统在不同间隙下的工作情况第50-51页
   ·汽车正面碰撞安全设计与改进的流程第51-59页
     ·汽车正面碰撞安全设计流程第52-55页
     ·汽车耐撞性改进设计流程第55-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3章 吸能抗弯方形截面薄壁梁设计第60-113页
   ·矩形截面薄壁梁轴向压缩特性综述第60-69页
     ·失稳载荷第63-65页
     ·最大轴向载荷P_(max)第65-66页
     ·平均载荷P_2第66-69页
   ·有限元模型与数据分析方法第69-71页
     ·基本有限元模型第69-70页
     ·薄壁梁变形过程载荷特性描述方法第70-71页
   ·薄壁直梁的弯曲变形分析及抗弯设计方法第71-81页
     ·汽车碰撞中梁的单轴向弯曲变形第73-74页
     ·影响薄壁直梁弯曲变形的因素第74-79页
     ·提高薄壁直梁抗弯能力的方法第79页
     ·薄壁直梁抗弯设计方法的试验验证第79-81页
   ·具有较高吸能能力的约束梁结构设计第81-90页
     ·约束梁结构概念设计第81-84页
     ·约束梁结构详细设计第84-90页
   ·约束引导梁的结构设计第90-112页
     ·变形引导结构保持薄壁梁的外延变形第90-91页
     ·变形引导结构基本要求第91-92页
     ·变形引导结构类型第92-94页
     ·三种变形引导结构的效果分析第94-103页
     ·变形引导结构对于边界条件变化的适应性第103页
     ·约束引导梁结构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第103-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4章 汽车正面碰撞车身变形控制方法及应用第113-133页
   ·控制主要耐撞结构的碰撞变形第113-118页
     ·合理的许可变形区设计第113-114页
     ·控制主要耐撞结构的变形以控制整车碰撞变形第114-118页
   ·汽车正面耐撞结构设计第118-120页
     ·汽车正面碰撞结构变形控制要求第118页
     ·理想汽车正面碰撞耐撞结构设计第118-120页
   ·汽车正面碰撞变形控制第120-131页
     ·最大变形控制第120-123页
     ·变形模式控制第123-127页
     ·变形次序控制第127-129页
     ·保证结构有效性第129-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结论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结构GnRH拮抗类似物LXT-101抗前列腺癌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包络—配位双重手性识别作用的毛细管电泳新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