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1页 |
| ·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目标、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2章 跨国经营及其政治风险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20页 |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 ·跨国经营 | 第11页 |
| ·跨国经营的政治环境 | 第11-14页 |
| ·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 | 第14-15页 |
| ·跨国经营理论 | 第15-17页 |
|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 第15页 |
|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第15-16页 |
| ·内部化理论 | 第16页 |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第16-17页 |
| ·政治风险的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 ·政治风险的分类 | 第17-18页 |
| ·政治风险的成因 | 第18页 |
| ·当代政治风险发展的趋势 | 第18-20页 |
| 第3章 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分析方法 | 第20-29页 |
| ·宏观政治风险分析法 | 第20-23页 |
| ·宏观社会政治模型 | 第20页 |
| ·发展失衡与国家实力模型 | 第20-21页 |
| ·政治制度稳定指数 | 第21页 |
| ·国家征收倾向模型 | 第21-22页 |
| ·BERI政治风险指数 | 第22-23页 |
| ·世界政治风险预测 | 第23页 |
| ·宏微观政治风险分析法 | 第23-24页 |
| ·宏微观风险两分法 | 第24页 |
| ·风险分类框架 | 第24页 |
| ·微观政治风险分析法 | 第24-27页 |
| ·渐逝谈判因素 | 第25页 |
| ·渐逝需求模型 | 第25-26页 |
| ·产品政治敏感性测定 | 第26-27页 |
| ·当代政治风险分析的缺陷 | 第27-29页 |
| 第4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及其政治风险分析 | 第29-38页 |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 第29-30页 |
|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 第29页 |
| ·企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 | 第29页 |
| ·大规模利用外资 | 第29页 |
| ·国内市场压力加大 | 第29-30页 |
| ·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增加 | 第30页 |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 | 第30-32页 |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特点 | 第30页 |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行业分布 | 第30-31页 |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区分布 | 第31-32页 |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遭遇的政治风险 | 第32-34页 |
| ·在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政治风险 | 第32页 |
| ·在拉美国家的主要政治风险 | 第32-33页 |
| ·在非洲国家的政治风险 | 第33-34页 |
| ·在欧美国家的政治风险 | 第34页 |
| ·中国企业遭遇政治风险的原因 | 第34-38页 |
| ·国际原因 | 第34-35页 |
| ·社会原因 | 第35-36页 |
| ·政治原因 | 第36-37页 |
| ·行业原因 | 第37-38页 |
| 第5章 中国企业的政治风险管理 | 第38-51页 |
| ·政治风险识别体系 | 第39-44页 |
| ·地缘层次 | 第40-41页 |
| ·社会层次 | 第41-42页 |
| ·政治层次 | 第42页 |
| ·行业层次 | 第42-44页 |
| ·政治风险的评估 | 第44-48页 |
| ·专家评估预测法 | 第44-47页 |
| ·德尔菲法 | 第47-48页 |
| ·政治风险的处理策略 | 第48-51页 |
| ·政府的策略 | 第48页 |
| ·企业的策略 | 第48-51页 |
| 第6章 总结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