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 绪论 | 第9-14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调查法 | 第12-13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3页 |
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4页 |
二 问题意识的概述 | 第14-19页 |
1 对问题的界定 | 第14页 |
2 对问题意识的认知 | 第14-15页 |
3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 第15-17页 |
·有助于教师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 | 第15页 |
·有利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 | 第15-16页 |
·有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第16页 |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 第16-17页 |
4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紧迫性 | 第17-19页 |
·是民族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17页 |
·是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要求 | 第17-19页 |
三 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 | 第19-30页 |
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第19页 |
2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3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0-30页 |
·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20页 |
·对学生提问和学习主动性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20-22页 |
·对学生的质疑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26页 |
·对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影响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页 |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开放型调查分析 | 第26-30页 |
四 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 | 第30-32页 |
1 不敢提出问题 | 第30页 |
2 不必提出问题 | 第30-31页 |
3 不愿提出问题 | 第31页 |
4 不会提出问题 | 第31页 |
5 没有问题可提 | 第31-32页 |
五 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 第32-38页 |
1 我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 第32页 |
2 教育制度因素的影响 | 第32-34页 |
·应试教学目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教学评价制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 教师因素的影响 | 第34-36页 |
·教师权威观的影响 | 第34-35页 |
·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 第35页 |
·教师问题意识的影响 | 第35-36页 |
4 学生因素的影响 | 第36-38页 |
·学生认知结构的影响 | 第36页 |
·学生个性因素的影响 | 第36-38页 |
六、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 第38-51页 |
1 优化师生关系,释放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38-39页 |
·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38页 |
·引导学生平等审视教材,尊重学生的质疑 | 第38-39页 |
2 优化备课策略,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39-42页 |
·利用问题连续体理论,以问题为纽带设计教学,让学生有问 | 第39-41页 |
·深入钻研教材,适时设置“矛盾冲突”,让学生有问 | 第41-42页 |
3 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42-46页 |
·优化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 第42-43页 |
·把课堂提问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敢问、善问 | 第43-44页 |
·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 | 第44-45页 |
·巧妙运用提问策略,让学生会问 | 第45-46页 |
4 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学生问题意识 | 第46-48页 |
·灵活运用讲授法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46-47页 |
·运用探究教学法带动学生问题意识 | 第47-48页 |
·使用幽默的教学法带动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48页 |
·运用课堂复习的教学法带动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48页 |
5 优化评价方式,赏识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48-49页 |
6 优化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49-51页 |
·教师要增强问题教学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 第50页 |
·教师要学会反思,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50-51页 |
七 结论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5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