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人民陪审制度之概念及特征 | 第9-15页 |
·人民陪审制度的概念 | 第9-11页 |
·人民陪审制度的定义 | 第9页 |
·人民陪审制度与陪审团制、参审制的联系与区别 | 第9-11页 |
·人民陪审制度的特征 | 第11-15页 |
·人民陪审制度的民主性 | 第11-12页 |
·人民陪审制度的政治性 | 第12-13页 |
·人民陪审制度的法律性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陪审制度之起源、变迁及发展 | 第15-29页 |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几个主要国家的陪审制度 | 第15-25页 |
·普通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度 | 第15-23页 |
·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度 | 第23-25页 |
·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及现状 | 第25-29页 |
·中国大陆陪审制度 | 第25-28页 |
·香港地区陪审制度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人民陪审制度之价值及功能 | 第29-32页 |
·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 | 第29-30页 |
·司法公正价值 | 第29页 |
·司法独立价值 | 第29-30页 |
·司法监督价值 | 第30页 |
·司法廉洁价值 | 第30页 |
·司法权威价值 | 第30页 |
·人民陪审制度的功能 | 第30-32页 |
·促进审判方式改革 | 第30-31页 |
·弥补法官知识的不足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陪审制度之不足 | 第32-36页 |
·陪审员制度缺乏宪法依据,修改后的法律只是作出选择性的规定 | 第32页 |
·缺乏健全的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机制 | 第32-33页 |
·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缺乏具体操作性,存在“陪而不审”的现象 | 第33-34页 |
·人民陪审员权力配置的偏差 | 第34页 |
·保障不力,陪审员参与审判存在后顾之忧 | 第34页 |
·陪审员任期制不利于体现陪审制度的公正与民主 | 第34-35页 |
·在对人民陪审员的监督约束方面还缺乏一些具体措施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 | 第36-47页 |
·法律形式上的完善 | 第36页 |
·资格、选任主体程序的完善 | 第36-38页 |
·确定一个范围 | 第36-37页 |
·确定可行的选任程序 | 第37页 |
·精心进行个案选任 | 第37-38页 |
·建立陪审员的更换制度 | 第38页 |
·审理案件范围、参与审理选择程序的完善 | 第38-42页 |
·西方国家陪审制度适用范围之特点 | 第38-40页 |
·完善我国陪审制度适用范围的立法建议 | 第40-42页 |
·审理程序及保障的完善 | 第42-45页 |
·重构陪审法庭运作模式 | 第42-44页 |
·陪审员的错案追究制 | 第44-45页 |
·人民陪审员管理方式的完善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