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晚期政治文明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文明思想 | 第10-20页 |
一 政治文明的核心与结构 | 第10-11页 |
二 政治文明的特性 | 第11-13页 |
三 政治文明在人类文明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 | 第13-15页 |
四 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进步意义与局限性 | 第15-16页 |
五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地位与特征 | 第16-18页 |
六 列宁对马克思政治文明思想的发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列宁晚期的政治文明思想 | 第20-36页 |
第一节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依法治国 | 第20-25页 |
一、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二、依法治国的前提 | 第22-24页 |
三、依法治国的关键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改革监督体制,丰富完善各种权力监督形式 | 第25-28页 |
一、监督系统的核心和最高层次 | 第26页 |
二、监督权的最高归属 | 第26-27页 |
三、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武器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 | 第28-31页 |
一、正确理解并实施党的领导 | 第29-30页 |
二、同官僚主义做斗争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 第31-36页 |
一、党成为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的内行 | 第32-33页 |
二、确保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维护党的纯洁性 | 第33页 |
三、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 第33-34页 |
四、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处理党内矛盾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列宁晚期政治文明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36-40页 |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保障 | 第36-37页 |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 第37页 |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 第37-38页 |
四、执政党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 | 第38-39页 |
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条件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作者发表论文清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