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国外自动文摘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国内自动文摘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自动文摘概述 | 第19-29页 |
·自动文摘的定义和分类 | 第19-21页 |
·文摘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第19-20页 |
·自动文摘的定义及分类 | 第20-21页 |
·自动文摘方法 | 第21-28页 |
·自动摘录 | 第21-23页 |
·基于理解的自动文摘方法 | 第23页 |
·信息抽取 | 第23-24页 |
·基于篇章结构的自动文摘方法 | 第24-26页 |
·基于用户查询的自动文摘方法 | 第26页 |
·五种自动文摘方法比较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S2AFCM的子主题划分 | 第29-41页 |
·子主题划分的必要性 | 第29页 |
·子主题划分方法 | 第29-30页 |
·文本聚类 | 第30-33页 |
·文本聚类概念 | 第30-31页 |
·文本聚类算法分类 | 第31-33页 |
·自适应截值C-均值模糊聚类算法 | 第33-38页 |
·模糊数学基础 | 第33页 |
·模糊聚类 | 第33-35页 |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 第35-36页 |
·自适应截值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 第36-38页 |
·基于S2AFCM的子主题划分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过渡段篇章内容结构分析 | 第41-53页 |
·分析过渡段的意义 | 第41页 |
·过渡段的定义 | 第41页 |
·分析过渡段的意义 | 第41页 |
·篇章内容结构分析 | 第41-46页 |
·复句研究理论 | 第42-43页 |
·RST | 第43-44页 |
·汉语篇章结构特征 | 第44-46页 |
·过渡段篇章内容结构分析 | 第46-50页 |
·构建篇章层次结构树 | 第46-47页 |
·篇章内容结构分析方法 | 第47-50页 |
·确定子主题间逻辑关系 | 第50-51页 |
·子主题层篇章内容结构分析 | 第50页 |
·构建篇章内容结构树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基于S2AFCM与篇章内容结构分析的自动文摘系统 | 第53-65页 |
·系统设计思想 | 第53页 |
·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53-55页 |
·系统框架 | 第55页 |
·文本预处理 | 第55-60页 |
·段落标记 | 第56页 |
·中文分词 | 第56-57页 |
·过滤停用词 | 第57-58页 |
·词频统计 | 第58-59页 |
·特征项提取 | 第59-60页 |
·子主题划分 | 第60-61页 |
·段落的向量化表示 | 第60-61页 |
·S2AFCM段落聚类 | 第61页 |
·分析子主题间逻辑关系 | 第61-62页 |
·复句标记 | 第61-62页 |
·过渡段篇章内容结构分析 | 第62页 |
·文摘生成 | 第62-64页 |
·去除废弃句 | 第62-63页 |
·句子权值计算 | 第63-64页 |
·文摘生成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73页 |
·测评数据 | 第65-67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3页 |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软件著作权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