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7页 |
一、民族唱法概念 | 第7-8页 |
二、建立正确的歌唱发声理念 | 第8-12页 |
·发声器官 | 第8页 |
·发声原理 | 第8页 |
·呼吸 | 第8-9页 |
·共鸣腔体 | 第9页 |
·声音的位置 | 第9-10页 |
·喉位问题 | 第10页 |
·练声是提高歌唱基本功的重要手段 | 第10-12页 |
三、进行民族唱法男高音声部训练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第12-16页 |
·思想素质 | 第12页 |
·生理素质 | 第12-13页 |
·音乐素质 | 第13-14页 |
·心理素质 | 第14页 |
·文化素质 | 第14-16页 |
四、进行民族唱法男高音声部训练的声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第16-18页 |
·声乐教师的基本修养 | 第16-17页 |
·思想品质修养 | 第16页 |
·教育科学方面的修养 | 第16页 |
·文化艺术修养 | 第16-17页 |
·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 第17-18页 |
·专业训练能力 | 第17页 |
·艺术实践能力 | 第17页 |
·钢琴伴奏能力 | 第17页 |
·科研能力 | 第17-18页 |
五、民族唱法男高音声部训练方法 | 第18-24页 |
·中声区的训练 | 第18-19页 |
·应该始终做到呼气均匀、平稳 | 第18页 |
·建立一个良好的中声区最好从“起音”训练开始 | 第18-19页 |
·练习“起音”最好用元音“a”进行 | 第19页 |
·“起音”训练一般从~(?)d~l(中声区的进入音)开始 | 第19页 |
·换声区的训练 | 第19-20页 |
·高声区的建立 | 第20-24页 |
·高声区的喉形 | 第20页 |
·高声区的共鸣 | 第20-21页 |
·高声区的运用 | 第21页 |
·高声区的吐字要求 | 第21-22页 |
·高声区的训练 | 第22页 |
·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 第22-23页 |
·声乐练习 | 第23-24页 |
六、民族唱法男高音声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声乐教学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 | 第24-28页 |
·声乐教学的针对性 | 第24页 |
·声乐教学的反复性 | 第24-25页 |
·声乐教学的实践性 | 第25-26页 |
·声乐教学的合作性 | 第26-28页 |
结束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