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3-4页 |
致谢 | 第4-5页 |
内容提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0 绪论 | 第9-11页 |
1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和句法分析 | 第11-25页 |
·“持续不变”义的“还1” | 第11-18页 |
·“还1a”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 | 第11-16页 |
·“还1b”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 | 第16-17页 |
·“还1c”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 | 第17-18页 |
·“补充增加”义的“还2” | 第18-22页 |
·“还2a”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 | 第18-21页 |
·“还2b”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 | 第21-22页 |
·“逻辑相反”义的“还3” | 第22-25页 |
2 副词“还”的语义来源 | 第25-52页 |
·“还”的基本语义“运动主体从某地出发,然后又从到达地转身,沿原路返回出发地”在语言中的发展演变 | 第26-31页 |
·先秦时期的“还” | 第26-27页 |
·汉魏时期的“还” | 第27-29页 |
·“还”的“返回”义的逐渐消亡 | 第29-31页 |
·“返回”义“回”的出现 | 第29-30页 |
·“返回”义“回”取代“返回”义“还” | 第30-31页 |
·“还”的语义特征“运动主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在语言中的发展演变 | 第31-38页 |
·“还a”出现的句法环境 | 第31-33页 |
·“还a”在唐朝时期的发展 | 第33-34页 |
·“还a”在宋朝时期的发展 | 第34-35页 |
·“还a”语义的发展演变 | 第35-38页 |
·推理作用下“还a”的语义发展 | 第35-36页 |
·隐喻和类推作用下“还”的语义发展 | 第36-37页 |
·心理力量作用下“还a”的语义发展 | 第37-38页 |
·“还”的语义特征b“运动主体重复原来的路径”在具体语境中的发展 | 第38-46页 |
·“补充增加”义“还b”的出现 | 第38-39页 |
·唐宋时期的“还b” | 第39-41页 |
·明清时期的“还b”的语义泛化 | 第41-46页 |
·“还”的语义特征c“运动主体改变面对的方向,使之与原来相反”在语言中的发展 | 第46-49页 |
·“方向相反”义“还c”的产生 | 第46-47页 |
·“方向相反”义的“还c”在隐喻机制作用下的语义发展 | 第47-48页 |
·“还c”语义在心理作用下的进一步发展 | 第48-49页 |
·关于“还是 | 第49-52页 |
3.总结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