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优化算法支撑平台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优化算法支撑平台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优化算法 | 第9-10页 |
1-2-2 优化算法支撑平台 | 第10页 |
1-2-3 基于本体的优化算法研究 | 第1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基于本体的优化算法统一模型的构建 | 第12-35页 |
§2-1 本体的概念 | 第12-15页 |
2-1-1 本体的定义 | 第12-13页 |
2-1-2 本体的构成 | 第13页 |
2-1-3 构造本体的准则和方法 | 第13-14页 |
2-1-4 本体的分类 | 第14-15页 |
§2-2 Petri网建模方法 | 第15-19页 |
2-2-1 Petri网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2 传统Petri网 | 第16-18页 |
2-2-3 高级Petri网 | 第18-19页 |
§2-3 优化算法的建模原则 | 第19-20页 |
2-3-1 基于流程的建模 | 第19页 |
2-3-2 模型的两个必要条件 | 第19页 |
2-3-3 建模在逻辑上的两个阶段 | 第19-20页 |
§2-4 常用优化算法的Petri网建模 | 第20-30页 |
2-4-1 局部搜索 | 第20-21页 |
2-4-2 模拟退火 | 第21-23页 |
2-4-3 遗传算法 | 第23-24页 |
2-4-4 免疫遗传算法 | 第24-26页 |
2-4-5 Hopfield神经网络 | 第26-27页 |
2-4-6 禁忌搜索 | 第27页 |
2-4-7 蚂蚁算法 | 第27-29页 |
2-4-8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29-30页 |
§2-5 基于本体的优化算法统一模型构建 | 第30-33页 |
2-5-1 本体的抽取 | 第30-32页 |
2-5-2 优化算法统一模型的Petri网描述 | 第32-33页 |
§2-6 算法融合模型的初步探讨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基于UML的优化算法支撑平台系统分析 | 第35-44页 |
§3-1 统一建模语言UML | 第35-36页 |
§3-2 优化算法支撑平台用例分析 | 第36-40页 |
3-2-1 确定系统目标 | 第36页 |
3-2-2 确定系统边界 | 第36-37页 |
3-2-3 用例详细说明 | 第37-40页 |
§3-3 优化算法量化性能评价体系 | 第40-42页 |
3-3-1 精度评价指标 | 第40-41页 |
3-3-2 效率评价指标 | 第41页 |
3-3-3 可靠性评价指标 | 第41-42页 |
§3-4 优化算法支撑平台概念模型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面向对象的优化算法支撑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44-61页 |
§4-1 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 | 第44-46页 |
4-1-1 发展历史 | 第44-45页 |
4-1-2 主要内容 | 第45-46页 |
§4-2 实现的关键技术分析 | 第46-50页 |
4-2-1 底层运行机制:Matlab VS DLL | 第46-47页 |
4-2-2 算子库存储:集中存储VS分布存储 | 第47页 |
4-2-3 算法研究内容存储:集中的运行记录VS分布的算法工程 | 第47-48页 |
4-2-4 算法工程存储:文件VS数据库 | 第48页 |
4-2-5 矩阵数据存储:Matlab VS Stream | 第48-49页 |
4-2-6 图形输出:Matlab VS支撑平台 | 第49页 |
4-2-7 模板存储:文件VS数据库 | 第49-50页 |
§4-3 概要设计 | 第50-57页 |
4-3-1 算子规格 | 第50-51页 |
4-3-2 主程序生成、执行原理 | 第51-52页 |
4-3-3 包结构和类模型 | 第52-53页 |
4-3-4 数据库模型 | 第53-54页 |
4-3-5 模板规格 | 第54-55页 |
4-3-6 平台已占用的系统变量 | 第55页 |
4-3-7 各种算子的参数特性 | 第55-57页 |
§4-4 界面设计 | 第57-58页 |
§4-5 基于支撑平台的算法研究实例 | 第58-60页 |
§4-6 不足之处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