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壹) IRT和RASCH模型 | 第8-14页 |
1.1 什么是RASCH模型 | 第8-10页 |
1.2 项目反应理论(IRT)的两个假设 | 第10-14页 |
1.2.1 IRT的理论基础 | 第10页 |
1.2.2 两个假设 | 第10-14页 |
1.2.2.1 单维性假设(assumption of unidimensionality) | 第11-12页 |
1.2.2.2 局部独立性假设(assumption of local independency) | 第12-14页 |
(贰) 局部独立性及其重要意义 | 第14-18页 |
2.1.本文中局部独立性的定义 | 第14-15页 |
2.1.1 同一被试对不同题目的反应独立 | 第14页 |
2.1.2 单维性假设和局部独立性假设本质相同 | 第14-15页 |
2.2 局部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 第15-18页 |
(叁) 检验局部独立性的方法回顾 | 第18-22页 |
3.1 局部独立性的检验方法 | 第18-20页 |
3.2 局部依赖性的检验方法 | 第20-22页 |
(肆) 本文所用方法简介 | 第22-27页 |
4.1 整体局部独立性检验(LR、Q_1、Q_2) | 第22-25页 |
4.1.1 LR检验法 | 第22-23页 |
4.1.2 Q_1检验法 | 第23-24页 |
4.1.3 Q_2检验法 | 第24-25页 |
4.2 项目组局部独立性检验(Q_3) | 第25-26页 |
4.3 项目之间局部独立性检验(MH卡方检验法) | 第26-27页 |
(伍) 实验设计 | 第27-31页 |
5.1 整体局部独立性检验实验(LR、Q_1、Q_2) | 第27-30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5.1.2 样本数量 | 第27页 |
5.1.3 分子样本组 | 第27页 |
5.1.4 题目长度控制 | 第27-28页 |
5.1.5 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5.1.5.1 LR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5.1.5.2 Q_1数据处理 | 第29页 |
5.1.5.3 Q_2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5.2 局部依赖性检验(Q_3) | 第30-31页 |
5.2.1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5.2.2 样本数量 | 第30页 |
5.2.3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5.3 项目之间局部独立性检验实验(MH卡方检验法) | 第31页 |
5.3.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5.3.2 三种样本量 | 第31页 |
5.3.3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陆) 实验结果讨论 | 第31-41页 |
6.1 整体局部独立性检验 | 第32-35页 |
6.1.1 结果 | 第32-34页 |
6.1.2 结果讨论 | 第34-35页 |
6.2 项目组局部独立性检验 | 第35-36页 |
6.2.1 结果 | 第35-36页 |
6.2.2 结果讨论 | 第36页 |
6.3 项目之间局部独立性检验 | 第36-39页 |
6.3.1 结果 | 第37-39页 |
6.3.2 结果讨论 | 第39页 |
6.4 结束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