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氢能系统的开发意义及应用前景 | 第10-11页 |
·储氢材料的开发现状 | 第11-15页 |
·储氢材料的简介 | 第11-12页 |
·储氢合金的吸氢机理 | 第12-13页 |
·储氢合金吸氢过程的热力学机理 | 第13-14页 |
·储氢合金充放电过程的电化学机理 | 第14-15页 |
·镁系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镁系储氢合金的特点 | 第15-16页 |
·镁系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 | 第16页 |
·镁系储氢合金元素取代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镁系储氢合金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8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 第18-20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0-27页 |
·感应熔炼法制备镁系储氢合金 | 第20-21页 |
·试验用原材料 | 第20页 |
·合金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扩散退火试验 | 第21页 |
·两步法制备镁系储氢合金 | 第21-22页 |
·混料及机械激活试验 | 第21-22页 |
·冷压成型及固态烧结试验 | 第22页 |
·X 射线衍射试验 | 第22-23页 |
·组织形貌观察试验 | 第23页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3页 |
·SEM 组织观察 | 第23页 |
·TEM 试验 | 第23页 |
·吸放氢性能测试试验 | 第23页 |
·粒度测试试验 | 第23-24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试验 | 第24-27页 |
·电极制备 | 第24页 |
·模拟电池体系 | 第24页 |
·放电容量测试 | 第24-25页 |
·循环伏安法测定H 原子扩散系数 | 第25-26页 |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26-27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51页 |
·感应熔炼法制备镁系储氢合金的性能研究 | 第27-31页 |
·X 射线结构分析 | 第27页 |
·荧光能谱化学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金相组织分析 | 第28-29页 |
·吸放氢性能分析 | 第29页 |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9-31页 |
·两步法制备镁系储氢合金的性能研究 | 第31-51页 |
·X 射线结构分析 | 第31-38页 |
·SEM 组织形貌分析 | 第38-41页 |
·TEM 分析 | 第41-43页 |
·粉末粒度分析 | 第43-44页 |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4-51页 |
4 讨论 | 第51-59页 |
·相图拟定熔炼温度并分析平衡组织 | 第51-52页 |
·相图拟定熔炼温度 | 第51页 |
·相图分析平衡组织 | 第51-52页 |
·制备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取代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A 侧取代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B 侧取代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Mg_3AlNi_2 相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作用 | 第56-57页 |
·“白亮颗粒”改善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机理 | 第57页 |
·扩散系数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 第57-58页 |
·制备工艺与取代元素的优化选择 | 第58-59页 |
5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7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