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5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5页
 1.3 概念界定第15-17页
  1.3.1 对“问题”的界定第15-16页
  1.3.2 对“提出问题”的界定第16-17页
  1.3.3 初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含义第17页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1.4.1 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第17页
  1.4.2 认识论基础第17-18页
  1.4.3 皮亚杰的教学思想第18页
  1.4.4 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第18页
  1.4.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8-19页
 1.5 影响初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因素分析第19-22页
  1.5.1 影响初中生“提出问题”的外在因素第19-20页
  1.5.2 影响初中生“提出问题”的内在因素第20-22页
第二章 培养初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模式研究第22-29页
 2.1 本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第22页
 2.2 本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第22-23页
 2.3 本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第23-24页
 2.4 培养初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第24-25页
  2.4.1 观察发现问题的教学策略第24页
  2.4.2 构建问题的教学策略第24页
  2.4.3 尝试表述问题的教学策略第24-25页
  2.4.4 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第25页
 2.5 运用本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第25-28页
  2.5.1 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欲望第25-26页
  2.5.2 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明晰第26-27页
  2.5.3 教师要注意示范启发,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范式第27页
  2.5.4 教师要转换角色,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以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第27-28页
 2.6 本教学模式的特点第28-29页
第三章 培养初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验研究第29-40页
 3.1 实验的目的、假设第29页
 3.2 实验对象第29-30页
 3.3 实验变量第30页
 3.4 实验控制第30页
 3.5 实验步骤第30-32页
  3.5.1 实验的前期工作第30页
  3.5.2 教学实验第30-31页
  3.5.3 跟踪记录第31页
  3.5.4 评价第31-32页
 3.6 实验结果第32-40页
  3.6.1 前测结果第32-33页
  3.6.2 实验阶段学生提出问题数量、质量的综合评价第33-35页
  3.6.3 提出问题能力后测结果第35-40页
第四章 结论第40-41页
注释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附录一 物理“提出问题”教学模式案例第46-47页
附录二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前测试卷第47-48页
附录三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后测试卷第48-49页
附录四 x~2检验方法第49-50页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会计标准执行机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在中学开设通信技术课程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