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 言 | 第1-21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物来源、存在形态及危害 | 第9-15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9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 | 第9-11页 |
·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 | 第11-13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3-15页 |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工程措施 | 第15-16页 |
·化学修复 | 第16-17页 |
·生物修复 | 第17-18页 |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21页 |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重金属污染土壤动电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第21-31页 |
·动电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原理 | 第21-25页 |
·动电技术的原理 | 第21-24页 |
·动电修复装置 | 第24-25页 |
·动电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条件 | 第25-27页 |
·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运行条件 | 第26-27页 |
·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动电修复技术工艺 | 第28-30页 |
·动电修复技术实际应用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固定电压条件下动电过程试验研究 . .. | 第31-43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1-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1-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Test1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阴阳极液的 pH 值变化 | 第34-35页 |
·不同区域土壤 pH 值的变化 | 第35-36页 |
·电渗析流(EO)和电流密度的变化情况 . | 第36-37页 |
·试验结束后土壤内 Cd 和 Pb 含量分布 | 第37-38页 |
·Test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阴阳极液的 pH 值变化 | 第38-39页 |
·不同区域土壤 pH 值的变化 | 第39-40页 |
·电渗析流(EO)和电流密度的变化情况 | 第40-41页 |
·试验结束后土壤内 Cd 和 Pb 含量分布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固定电流密度条件下动电过程试验研究 . ... .. | 第43-55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不同电流密度对土壤 pH 值的影响 | 第44-47页 |
·电流密度对总电压的影响 | 第47-48页 |
·电流密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试验过程中阴阳极区 pH 值的变化情况 | 第49页 |
·试验结束后土壤层的 pH 值分布 | 第49-50页 |
·试验过程中总电压的变化情况 | 第50-51页 |
·试验过程中土壤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 第51-53页 |
·试验结束后土壤内 Cd 和 Pb 的分布情况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EDTA 与重金属 Cd 络合作用下的动电过程试验研究 | 第55-6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污染土壤制备 | 第57-58页 |
·试验装置和方法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阴阳极液的 pH 值变化情况 | 第59-60页 |
·试验结束后土壤的 pH 分布 | 第60-61页 |
·试验结束后土壤内 Cd 浓度的分布情况 | 第61-63页 |
·试验过程电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实际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动电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 第65-7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供试土壤 | 第65-66页 |
·土壤预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66页 |
·动电修复试验方法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4页 |
·试验前土壤中各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 | 第67-68页 |
·土壤中 pH 值的分布情况 | 第68-69页 |
·试验过程中总电压的变化情况 | 第69-70页 |
·电渗流累积量的变化情况 | 第70-71页 |
·试验结束后土壤中各形态的重金属去除效果 | 第71-73页 |
·能耗分析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结果与建议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