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概述 | 第1-12页 |
| ·引言 | 第7页 |
| ·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桥梁抗腐蚀性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桥梁抗腐蚀性损害现状 | 第7-8页 |
| ·钢筋混凝土桥梁抗腐蚀性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 第8-10页 |
| ·虎川河桥抗腐蚀性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虎川河旧桥破裂原因分析及机理研究 | 第12-36页 |
| ·工程概况 | 第12页 |
| ·原桥基本参数 | 第12-13页 |
| ·离子含量检测 | 第12-13页 |
| ·配合比设计参数检测 | 第13页 |
| ·现场检测情况及原因分析 | 第13-25页 |
| ·表观质量的检测 | 第14-17页 |
| ·桥梁尺寸和结构材料的检测 | 第17-24页 |
| ·箱梁静力荷载试验 | 第24-25页 |
| ·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25-29页 |
| ·箱梁混凝土碳化深度、Cl~-含量测定 | 第25-28页 |
| ·箱梁钢筋、钢绞线锈蚀量测定 | 第28-29页 |
| ·构件破裂机理的研究 | 第29-34页 |
| ·混凝土碳化机理 | 第29-30页 |
| ·氯离子腐蚀机理 | 第30-32页 |
| ·硫酸盐侵蚀机理 | 第32页 |
| ·海水侵蚀机理 | 第32-34页 |
| ·旧桥破坏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虎川河新桥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力学特性研究 | 第36-52页 |
| ·原材料的试验研究 | 第36-42页 |
| ·水泥 | 第36-37页 |
| ·骨料 | 第37-39页 |
| ·高效减水剂 | 第39-40页 |
| ·活性掺和料 | 第40-42页 |
| ·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 | 第42-45页 |
| ·HPC配合比设计参数的选择 | 第42-43页 |
| ·虎川河新桥承台配合比设计 | 第43页 |
| ·试配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试验设计 | 第43-45页 |
|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 第45-48页 |
| ·凝土拌合程序 | 第45页 |
| ·新拌混凝土的试验与分析 | 第45-48页 |
| ·试验结果 | 第45-48页 |
| ·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48-50页 |
| ·混凝土的养护 | 第48页 |
| ·混凝土的长期力学性能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双掺”高性能混凝土抗腐蚀性研究 | 第52-79页 |
|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研究 | 第52-54页 |
| ·混凝土渗透性概念 | 第52-53页 |
| ·渗水压法试验及结果 | 第53-54页 |
| ·影响混凝土抗渗性的主要因素 | 第54页 |
|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 | 第54-57页 |
| ·碳化试验过程 | 第54-56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研究 | 第57-59页 |
| ·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研究 | 第59-64页 |
| ·试验设计 | 第59-61页 |
| ·钢筋锈蚀试验结果 | 第61-64页 |
|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 | 第64-73页 |
| ·试验方案 | 第64-65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73页 |
| ·混凝土抗海水锓蚀性试验研究 | 第73-77页 |
| ·抗海水侵蚀性试验方案 | 第73-74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4-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摘要 | 第82-84页 |
| Abstract | 第84-86页 |
| 谢辞 | 第86-87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