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及组合框架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引言第11-13页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与应用第13-16页
     ·国外的发展与应用第13-14页
     ·国内的发展与应用第14-16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6-21页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概念第16-17页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机理第17页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优点第17-19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国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9-20页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20-21页
     ·课题背景第21页
   ·组合梁及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第21-23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3页
 第一章参考文献第23-26页
第二章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试验研究第26-46页
   ·概述第26页
   ·试验方案设计第26-31页
     ·试件设计第26-30页
     ·加载方式与测点布置第30-31页
       ·加载方式与装置第30-31页
       ·测点布置第31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31-44页
     ·破坏现象第31-34页
     ·破坏形态第34-35页
     ·试件荷载-挠度曲线及说明第35-37页
     ·试件跨中上表面混凝土荷载—应变曲线及说明第37-39页
     ·试件跨中底部钢板荷载—应变曲线及说明第39-41页
     ·试件沿截面高度应变分布及说明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二章参考文献第45-46页
第三章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受力分析第46-65页
   ·概述第46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组合作用第46-47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抗滑移分析第47-51页
     ·抗滑移分析第47页
     ·型钢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滑移剪力第47-49页
     ·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第49页
     ·抗剪连接件第49-51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纵向抗剪分析第51-54页
     ·纵向剪切破坏简述第51页
     ·纵向剪切破坏机理第51-52页
     ·混凝土抗剪强度第52-54页
     ·销栓抗剪强度第54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竖向抗剪分析第54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有限元分析第54-63页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5-61页
     ·组合梁滑移有限元分析第61-63页
       ·滑移延梁长分布第61-62页
       ·滑移对承载力及变形影响第62页
       ·U 型钢梁上翼缘形式对滑移的影响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页
 第三章参考文献第63-65页
第四章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第65-85页
   ·概述第65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阶段验算第65-66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使用阶段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第66-75页
     ·完全剪力连接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第66-71页
       ·基本假定第66-67页
       ·界限状态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第67-68页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建立第68-71页
       ·试验结果对比第71页
     ·部分剪力连接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第71-75页
       ·基本假定第72页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建立第72-74页
       ·试验结果对比第74-75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使用阶段竖向受剪承载力计算第75-77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使用阶段纵向水平受剪承载力计算第77-78页
     ·计算公式建立第77-78页
     ·试验结果对比第78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使用阶段纵向滑移计算第78-79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刚度变形计算第79-81页
     ·基本假定第79页
     ·刚度计算公式第79-81页
     ·试验结果对比第81页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的构造问题第81-83页
     ·截面尺寸的选取第81-82页
     ·使用材料第82页
     ·防火措施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页
 第四章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五章 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第85-113页
   ·概述第85-87页
   ·试验设计第87-97页
     ·试件设计与加工第87-92页
     ·加载方案第92-94页
     ·试验方法第94页
     ·试验测试内容第94-97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7-111页
     ·试验结果第97-106页
       ·试验现象描述第97-101页
       ·荷载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第101-103页
       ·荷载应变与转角曲线第103-10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06-111页
       ·构件破坏形态第106-107页
       ·滞回曲线第107页
       ·骨架曲线第107-108页
       ·构件极限承载力与极限位移第108页
       ·变形恢复能力第108页
       ·延性系数第108-109页
       ·刚度对比与刚度退化第109-110页
       ·耗能能力第110-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页
 第五章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第六章 组合框架抗震弹塑性分析第113-120页
   ·概述第113-114页
   ·组合框架有限元分析模型第114-115页
   ·单调荷载下的弹塑性分析第115-117页
     ·裂缝分布与开裂荷载第115页
     ·极限承载力第115-116页
     ·极限荷载下钢构件应力分布第116-117页
   ·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弹塑性分析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六章参考文献第119-12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0-122页
   ·全文总结第120-121页
   ·后续工作的展望第121-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叉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研究
下一篇:快背式轿车空气动力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