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非轮轨系机车,磁浮、气浮动车论文

轮轨/磁浮动车组虚拟样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虚拟样机与动车组综述第9-21页
 1.1 虚拟样机(VP)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6页
 1.2 轮轨动车组、磁浮动车组与 VP技术第16-18页
 1.3 动车组虚拟样机的核心技术——性能仿真第18-20页
 1.4 论文研究要点第20-21页
第二章 性能仿真与建模第21-31页
 2.1 引言第21-23页
 2.2 建模中的若干原则第23-26页
 2.3 建模中的边界条件第26-28页
 2.4 查找模型中的错误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性能仿真建模原则在轮轨/磁浮动车组中的工程应用第31-48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时速210公里中空挤压铝型材的高速动车组第31-36页
 3.3 不锈钢点焊结构的城市轻轨动车组第36-41页
 3.4 中空挤压铝型材/夹层蜂窝板混合结构的常导磁浮动车组第41-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动车组性能仿真中的刚-柔混合建模技术第48-61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第48-49页
 4.3 刚-柔混合模型算法原理简介第49-51页
 4.4 刚-柔混合建模接口技术第51-53页
 4.5 刚-柔混合建模工程实例第53-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性能仿真中的协同技术及工程应用第61-70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虚拟样机协同仿真平台框架第61-63页
 5.3 集成策略第63-64页
 5.4 性能仿真协同技术工程实例第64-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轮轨/磁浮动车组动力学及主动控制技术第70-94页
 6.1 引言第70页
 6.2 两系悬挂及减振的主动控制策略第70-74页
 6.3 协同设计/控制技术平台第74-78页
 6.4 基于系统级模型的 LQG控制第78-81页
 6.5 垂向主动悬挂的 LQG控制工程实例第81-84页
 6.6 垂向振动主动控制参数优化第84-88页
 6.7 中低速常导(EMS)磁浮车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第88-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结论第94-95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agent生产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