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引言 | 第1-7页 |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 第7-12页 |
(一)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 第8页 |
(二)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 第8-9页 |
(三)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第9-10页 |
(四) 大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的必然选择 | 第10页 |
(五)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 第10-11页 |
(六)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11-12页 |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总体概述 | 第12-16页 |
(一) 大学生普遍认同诚信的重要性 | 第13页 |
(二) 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道德范畴认定不清 | 第13-14页 |
(三) 选择诚信时功利主义严重 | 第14页 |
(四) 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协调 | 第14-15页 |
(五) 对诚信道德认同具有矛盾心理 | 第15-16页 |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16-27页 |
(一)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 第16-20页 |
1. 学习方面 | 第16-18页 |
2. 生活方面 | 第18页 |
3. 求职方面 | 第18-19页 |
4. 助学贷款方面 | 第19-20页 |
(二)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0-27页 |
1. 历史因素 | 第20-21页 |
2. 现实因素 | 第21-23页 |
3. 学校因素 | 第23-24页 |
4. 家庭因素 | 第24-25页 |
5. 自身因素 | 第25-27页 |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探讨 | 第27-40页 |
(一)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 | 第27-33页 |
1. 更新诚信教育观念 | 第27-28页 |
2. 创新诚信教育内容 | 第28-29页 |
3. 拓宽诚信教育渠道 | 第29-30页 |
4. 改善诚信教育手段 | 第30-31页 |
5. 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环境 | 第31-32页 |
6. 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 | 第32-33页 |
(二) 加强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 | 第33-36页 |
1.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 第33-34页 |
2. 建立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 | 第34-35页 |
3. 建立大学生诚信激励机制 | 第35页 |
4. 完善相关的法律约束机制 | 第35-36页 |
(三) 加强社会诚信的大环境建设 | 第36-40页 |
1. 社会诚信大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 | 第36-38页 |
2. 国外诚信环境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