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蓟柄锈菌的离体保存、遗传多态性分析与生物安全性评价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9页
   ·杂草生物防治的发展第12-15页
     ·杂草生物防治的形成第12页
     ·真菌在杂草生物防治中的作用第12-13页
     ·真菌除草剂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第13-14页
     ·锈菌防治农田杂草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烟田杂草小蓟锈病菌的发现第15页
     ·小蓟锈病的发现第15页
     ·锈病菌的主要症状第15页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病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15-16页
     ·DNA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概况第15-16页
     ·RAPD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第16页
   ·杂草生物防治在烟田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第16-17页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蓟柄锈菌的离体保存研究第19-25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2页
     ·供试样品第19页
     ·试验试剂与主要仪器第19-20页
     ·包衣方法第20-21页
     ·包衣样品冷冻保存处理第21页
     ·包衣样品的保湿萌发及观察第21-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4页
     ·包衣样品的萌发观察第22页
     ·包衣样品 B1 的观察结果第22-23页
     ·包衣样品 B2 的观察结果第23-24页
   ·小结与讨论第24-25页
第三章 蓟柄锈菌遗传多态性的 RAPD 分析第25-34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供试样品第25-27页
     ·试验试剂与主要仪器第27页
     ·缓冲液 TBE 的配制第27页
     ·DNA 的提取第27-28页
     ·RAPD—PCR 扩增与引物筛选第28-29页
     ·扩增产物的分析方法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不同来源样品的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第29-31页
     ·通过聚类分析显示的遗传分化第31-33页
   ·小结与讨论第33-34页
第四章 蓟柄锈菌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第34-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试验材料第34页
     ·主要仪器第34页
     ·小蓟的繁育第34页
     ·蓟柄锈菌(P. obtegens)的接种方法第34-35页
     ·生物安全试验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小蓟播种出苗第35-36页
     ·蓟柄锈菌(P. obtegens)接种小蓟第36-37页
     ·蓟柄锈菌(P. obtegens)接种其他作物和杂草第37-38页
   ·小结与讨论第38-39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39-41页
   ·蓟柄锈菌的保存技术研究第39页
   ·蓟柄锈菌的遗传多态性研究第39页
   ·蓟柄锈菌的生物安全性研究第39-41页
附图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致谢第47-48页
在读期间申请专利与发表论文第48页
作者简介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黄萎病菌T-DNA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下一篇:水稻白叶枯病菌oxyR/ahpF/ahpC基因簇在过氧化氢(H2O2)抗性和毒性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