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油气储运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

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寿命(体积型)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前言第8-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腐蚀剩余寿命评价研究的现状分析第8-10页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第10-12页
2. 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技术概述第12-20页
   ·长输管线的腐蚀因素分析第12-15页
   ·腐蚀缺陷的分类第15-16页
   ·现有的主要剩余强度、剩余寿命评价方法探讨第16-18页
     ·ASME/ANSI B31G准则及其优缺点第16-17页
     ·API579准则第17页
     ·腐蚀管道评估的推荐作法(SY/T10048-2003)第17-18页
   ·B31G及API579的保守性和误差性第18-20页
     ·管道穿越的实际工况第18页
     ·实际工作载荷第18-19页
     ·实际工作压力第19-20页
3. 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强度分级评价技术第20-38页
   ·腐蚀缺陷形状的模型化第20-23页
     ·腐蚀缺陷的长度与深度的确定第20-21页
     ·腐蚀区面积的计算第21-23页
   ·剩余强度评价所需的数据及其确定方法第23-24页
     ·腐蚀缺陷管段的几何尺寸及相关参数第23页
     ·缺陷管段的载荷形式及相关参数第23-24页
     ·腐蚀区特征参数的测定第24页
   ·油气管道腐蚀剩余强度分级评价的流程第24-38页
     ·均匀腐蚀缺陷评价第26-28页
     ·局部腐蚀缺陷评价第28-33页
     ·点蚀缺陷评价第33-38页
4. 油气腐蚀管道相关参数的统计分析第38-48页
   ·引言第38页
   ·油气管道腐蚀剩余寿命评价思路第38-39页
   ·腐蚀管线剩余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9页
   ·腐蚀管道结构参数的统计分析方法第39-40页
   ·腐蚀管道壁厚与腐蚀深度的统计分析第40-46页
     ·管道的壁厚第40页
     ·均匀腐蚀深度的统计分析第40-41页
     ·点腐蚀深度的统计分析第41-46页
   ·腐蚀管道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第46-47页
     ·屈服极限与抗拉强度第46-47页
   ·小结第47-48页
5. 油气管道未来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及方法研究第48-59页
   ·引言第48页
   ·用灰色理论预测管道未来平均腐蚀速率X_n第48-51页
     ·数据处理第48-49页
     ·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建立第49页
     ·GM(1,1)模型的改进第49-50页
     ·模型精度检验第50-51页
   ·基于电化学机理的管道未来腐蚀速率模型第51-58页
     ·管对地的电化学势剖面第51-52页
     ·管道腐蚀单个麻点的动力生长分析第52-55页
     ·点蚀的腐蚀速率模型第55-56页
     ·一般园锥体点蚀模型(H≠P)第56-57页
     ·均匀腐蚀的腐蚀速率模型第57-58页
     ·简例第58页
   ·小结第58-59页
6. 油气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及方法研究第59-72页
   ·引言第59页
   ·基于管壁厚度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及方法第59-62页
     ·均匀腐蚀的剩余寿命计算模型第59页
     ·管道点蚀的首次泄漏寿命的极限点蚀率模型第59-62页
   ·基于剩余强度的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第62-65页
     ·评价思路第62-64页
     ·评价方法及步骤第64-65页
   ·从现场实用性出发的腐蚀剩余寿命预测第65-68页
     ·根据两次检测数据的寿命预测第65-66页
     ·根据三次或以上检测数据的剩余寿命预测第66-68页
   ·基于可靠性的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第68-71页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第68页
     ·可靠度P_r(T)和失效概率P_f(T)的计算第68-71页
   ·小结第71-72页
7. 软件编制第72-75页
   ·软件总体设计第72-73页
     ·系统的编制思想第72页
     ·运行环境要求第72-73页
   ·软件简要介绍第73-75页
8.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本文的研究成果第75页
   ·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82页
答辩委员会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觉的精密定位系统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列车自动报站多媒体系统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