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自动报站多媒体系统的试验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10-12页 |
| 第2章 列车自动报站多媒体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2-19页 |
| ·测控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发展 | 第14-16页 |
| ·通用计算机应用系统 | 第14-15页 |
| ·专用计算机应用系统 | 第15页 |
| ·混合型计算机应用系统 | 第15-16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6-19页 |
| ·系统应满足的功能及要求 | 第16-17页 |
| ·控制原理与系统组成 | 第17-19页 |
| 第3章 下位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19-50页 |
| ·单片机的选择 | 第19-24页 |
| ·AT89C51单片机简介 | 第19-23页 |
| ·AT89C51内部定时器/计数器 | 第23-24页 |
| ·AT89C51单片机系统硬件设计 | 第24-43页 |
| ·时钟及复位电路设计 | 第24-25页 |
| ·列车行驶里程的检测 | 第25-34页 |
| ·转速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 第25-28页 |
| ·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原理 | 第28-30页 |
| ·里程检测装置的设计 | 第30-34页 |
| ·串行通信接口 | 第34-43页 |
| ·数据通信系统 | 第34页 |
|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的分类 | 第34-35页 |
| ·RS-232C串口标准 | 第35-38页 |
|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 第38-39页 |
|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 第39页 |
| ·AT89C51的串行接口 | 第39-42页 |
| ·AT89C51与PC机通讯接口设计 | 第42-43页 |
| ·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46页 |
| ·列车行驶里程的检测程序 | 第45页 |
| ·AT89C51的串行通信程序 | 第45-46页 |
| ·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性分析 | 第46-50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46-48页 |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48-50页 |
| 第4章 上位微机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0-67页 |
| ·Visual C++简介 | 第50-52页 |
| ·软件组成 | 第52页 |
| ·串口通信 | 第52-55页 |
| ·串行通信实现方法 | 第52-53页 |
| ·MSComm通信控件介绍 | 第53-54页 |
| ·应用MSComm控件实现上位机串行通信 | 第54-55页 |
| ·初始化串行口 | 第54页 |
| ·捕捉串口事件 | 第54-55页 |
| ·关闭串口 | 第55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55-59页 |
| ·关系数据库 | 第55-57页 |
|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 第55页 |
| ·关系数据库的分类 | 第55-56页 |
|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 第56-57页 |
| ·创建表及表间关系 | 第57-59页 |
| ·通过ADO技术访问数据库 | 第59-63页 |
| ·ADO简介 | 第59-60页 |
| ·ADO对象模型 | 第60页 |
| ·使用ADO对象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 | 第60-63页 |
| ·多媒体文件的播放 | 第63-67页 |
| 第5章 列车自动报站多媒体系统界面设计 | 第67-76页 |
| ·人机交互界面的总体设计 | 第67-69页 |
| ·人机交互界面的概念与组成 | 第67页 |
| ·人机交互界面的内容 | 第67-69页 |
| ·系统中各界面的设计 | 第69-76页 |
| ·登录界面及启动封面 | 第69-70页 |
| ·主界面设计 | 第70-72页 |
| ·编辑播放列表 | 第72-73页 |
| ·车次选择 | 第73页 |
| ·车次信息管理 | 第73-74页 |
| ·用户及密码管理 | 第74-75页 |
| ·误差校正 | 第75页 |
| ·退出 | 第75-76页 |
| 结论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