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羟基及酚羟基化合物的催化胺化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1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34页 |
| ·概述 | 第11-15页 |
| ·脂肪胺的性质 | 第12-14页 |
| 1 低级脂肪胺的性质 | 第12-13页 |
| 2 高级脂肪胺的性质 | 第13-14页 |
| ·芳香胺的性质 | 第14-15页 |
| ·胺类物质的合成 | 第15-23页 |
| ·胺化反应的一般类型 | 第15-17页 |
| 1 取代反应 | 第15-16页 |
| 2 还原反应 | 第16-17页 |
| 3 其它反应 | 第17页 |
| ·低级脂肪胺的合成 | 第17-19页 |
| 1 醇和氨催化脱水法 | 第17-18页 |
| 2 由醇、醛和酮催化氢氨化合成胺 | 第18-19页 |
| 3 腈加氢生产胺 | 第19页 |
| 4 由卤代烃生产胺 | 第19页 |
| ·高级脂肪胺的合成 | 第19-21页 |
| 1 由脂肪腈生产 | 第19-20页 |
| 2 由高级脂肪醇及羰基化合物生产 | 第20页 |
| 3 由α-烯烃生产 | 第20-21页 |
| 4 其它方法 | 第21页 |
| ·芳香胺的合成 | 第21-23页 |
| 1 铁粉等金属为还原剂的硝基化合物还原法 | 第21-22页 |
| 2 硝基芳烃催化加氢法 | 第22页 |
| 3 氨基取代法 | 第22-23页 |
| ·醇羟基及酚羟基化合物的胺化实例 | 第23-24页 |
| ·气固相催化胺化实例 | 第23-24页 |
| ·液相催化胺化实例 | 第24页 |
| ·胺化催化剂 | 第24-32页 |
| ·气固相胺化催化剂 | 第26-32页 |
| 1 载体 | 第26-28页 |
| 2 活性组分及其负载 | 第28-30页 |
| 3 干燥、焙烧和活化 | 第30-32页 |
| ·液相胺化催化剂 | 第3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方案 | 第32-3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33-34页 |
| 第3章 醇羟基化合物胺化 | 第34-58页 |
| ·引言 | 第34-36页 |
| ·醇羟基胺化的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 ·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 | 第36-38页 |
| ·载体的选择 | 第36页 |
| ·载体的预处理 | 第36-37页 |
| ·活性组分的负载化 | 第37页 |
| ·催化剂的活化 | 第37-38页 |
|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 ·正丙醇气固相催化胺化制取N,N-二甲基丙胺 | 第39-49页 |
| ·反应的原理及分析 | 第39-41页 |
| ·反应原料及其性质 | 第41-42页 |
| 1 正丙醇: | 第41页 |
| 2 二甲胺: | 第41-42页 |
| ·仪器及分析 | 第42页 |
| 1 仪器 | 第42页 |
| 2 分析 | 第42页 |
| ·实验操作 | 第42-43页 |
| ·指标计算 | 第43页 |
| ·N,N-二甲基丙胺合成工艺条件及研究 | 第43-49页 |
| 1 从活性及选择性筛选催化剂 | 第43-44页 |
| 2 温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 3 压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 胺醇比的影响 | 第47-48页 |
| 5 空速的影响 | 第48页 |
| 6 催化剂使用寿命试验 | 第48-49页 |
| ·气相法合成其它胺 | 第49-50页 |
| ·吗啉的合成 | 第49页 |
| ·正丙胺的合成 | 第49-50页 |
| ·正辛醇液相釜式胺化制取正辛胺 | 第50-56页 |
| ·反应的原理及分析 | 第50-51页 |
| ·反应原料及其性质 | 第51-52页 |
| 1 正辛醇 | 第51-52页 |
| 2 氨 | 第52页 |
| ·仪器及分析 | 第52-53页 |
| 1 仪器 | 第52页 |
| 2 分析 | 第52-53页 |
| ·实验操作 | 第53页 |
| ·指标计算 | 第53页 |
| ·正辛胺合成工艺条件及研究 | 第53-56页 |
| 1 催化剂的影响 | 第53-54页 |
| 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4页 |
| 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 4 氨醇比的影响 | 第55-56页 |
| 5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56页 |
| 6 产物的分离 | 第56页 |
| ·本章结论 | 第56-58页 |
| 第4章 酚羟基化合物胺化 | 第58-71页 |
| ·引言 | 第58-61页 |
| ·反应原料及其性质 | 第59页 |
| 1 间苯二酚 | 第59页 |
| 2 氨 | 第59页 |
| ·酚羟基胺化的基本原理 | 第59-61页 |
| ·反应的原理及分析 | 第61-62页 |
|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 ·仪器与分析 | 第62-63页 |
| 1 仪器 | 第62页 |
| 2 分析 | 第62-63页 |
| ·实验操作 | 第63页 |
| ·指标计算 | 第63-64页 |
| ·间氨基酚合成工艺条件及研究 | 第64-69页 |
| ·催化剂的筛选 | 第64-65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6-67页 |
| ·氨酚比的影响 | 第67-68页 |
| ·其他 | 第68-69页 |
| 1 压力 | 第68页 |
| 2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68-69页 |
| 3 产物的精制 | 第69页 |
| ·间苯二酚胺化合成N,N-二甲基间氨基酚 | 第69-70页 |
| ·本章结论 | 第70-7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71-74页 |
| ·胺化催化剂的研制 | 第71页 |
| ·气固相催化合成了N,N-二甲基丙胺 | 第71-72页 |
| ·液相法合成正辛胺 | 第72页 |
| ·液相法合成间氨基酚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