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FDI研究:理论模型与政策思路
| 前言 | 第1-11页 | 
| 1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FDI | 第11-33页 | 
| ·经济全球化:涵义与影响 | 第11-16页 | 
| ·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 第12-14页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第14-15页 | 
| ·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 第15-16页 |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投资自由化 | 第16-24页 | 
| ·投资自由化政策取向 | 第17-18页 | 
| ·国际投资自由化成因 | 第18-20页 | 
| ·投资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FDI | 第20-21页 | 
| ·发展中国家FDI的发展 | 第21-24页 | 
| ·FDI的“四大贡献”:基于母国的分析 | 第24-33页 | 
| ·全球化贡献 | 第24-26页 | 
| ·竞争力贡献 | 第26-28页 | 
| ·结构调整贡献 | 第28-29页 | 
| ·福利改善贡献 | 第29-33页 | 
| 2 、 中国FDI扩张动因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3-56页 | 
| ·中国FDI的发展历程 | 第33-42页 | 
| ·中国FDI的总量增长 | 第33-36页 | 
| ·中国FDI的结构分析 | 第36-41页 | 
| ·中国企业FDI进入方式 | 第41-42页 | 
| ·中国FDI扩张动因分析 | 第42-48页 | 
| ·中国FDI成长的基本经验 | 第42-44页 | 
| ·中国FDI动因分析 | 第44-48页 | 
| ·中国FDI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 第48-54页 | 
| ·中国FDI的规模分析 | 第48-50页 | 
| ·中国FDI的区位结构 | 第50-51页 | 
| ·中国FDI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化 | 第51-52页 | 
| ·中国FDI的体制性障碍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3 、 西方FDI理论模型研究: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56-70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 | 第56-63页 | 
| ·FDI的静态理论模型 | 第57-61页 | 
| ·动态分析理论--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 第61-62页 | 
| ·边际产业理论:一种对“日式”FDI的假说 | 第62-63页 | 
| ·发展中国家FDI的理论假说 | 第63-67页 | 
| ·小规模技术理论 | 第64-65页 | 
| ·局部技术变动理论 | 第65页 | 
| ·技术积累理论 | 第65-66页 | 
| ·附加策略变量的OIL模型 | 第66-67页 | 
| ·西方FDI理论评价 | 第67-70页 | 
| ·西方FDI主流理论的基本评价 | 第67页 | 
| ·西方非主流FDI理论的基本评价 | 第67-70页 | 
| 4 、 中国FDI理论模型:有效资本型FDI | 第70-91页 | 
| ·中国FDI的双重背景 | 第70-77页 | 
| ·全球FDI的增长与波动 | 第70-74页 | 
| ·中国FDI的约束条件:大国模型 | 第74-77页 | 
| ·资本过剩、垄断优势资本与中国的FDI | 第77-82页 | 
| ·资本过剩与中国FDI的“乐观”判断 | 第78-80页 | 
| ·垄断优势资本与中国FDI理念更新 | 第80-82页 | 
| ·有效资本型FDI:中国FDI战略选择 | 第82-91页 | 
| ·有效资本的概念分析 | 第82-84页 | 
| ·有效资本型FDI及其构成 | 第84-85页 | 
| ·有效资本型FDI的特点 | 第85-87页 | 
| ·有效资本型FDI的动态分析 | 第87-91页 | 
| 5 中国FDI产业选择:基准与政策思路 | 第91-105页 | 
| ·FDI产业选择的战略意义 | 第91-94页 | 
| ·西方标准FDI理论“盲点” | 第91-92页 | 
| ·FDI产业选择的战略意义 | 第92-94页 | 
| ·中国FDI产业选择的三大基准 | 第94-100页 | 
| ·引言:相关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 ·中国FDI产业选择的“三大基准” | 第95-99页 | 
| ·产业选择基准的综合 | 第99-100页 | 
| ·几点结论 | 第100-105页 | 
| ·FDI产业政策的相对独立性 | 第101-102页 | 
| ·FDI产业政策与贸易体制的协调 | 第102页 | 
| ·FDI的保障机制建立与完善 | 第102-105页 | 
| 6 有效资本型FDI区位选择基准 | 第105-129页 | 
| ·FDI区位选择的意义及其多样性 | 第105-110页 | 
| ·FDI区位选择的意义 | 第105-106页 | 
| ·区位选择的复杂性 | 第106-108页 | 
| ·西方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多样性 | 第108-110页 | 
| ·中国企业FDI区位选择基准 | 第110-121页 | 
|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 第110-112页 | 
| ·基准Ⅰ:启动成本优势基准 | 第112-115页 | 
| ·基准Ⅱ:投资者区位剩余基准 | 第115-118页 | 
| ·基准Ⅲ:区位关联度基准 | 第118-121页 | 
| ·FDI区位选择基准的实质及其微观基础 | 第121-129页 | 
| ·厂商--区位合作竞争理念的实质 | 第121-123页 | 
| ·厂商--区位合作竞争的微观基础 | 第123-129页 | 
| 7 有效资本型FDI政策思路 | 第129-162页 | 
| ·有效资本型FDI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构 | 第129-138页 | 
| ·母国政府干预与后起跨国公司的发展 | 第129-132页 | 
| ·有效资本型FDI政策目标及其组合 | 第132-134页 | 
| ·FDI政策结构:激励、抑制与中性及其配搭 | 第134-138页 | 
| ·FDI产业政策与区位政策的配搭 | 第138-146页 | 
| ·有效资本型FDI的产业--区位矩阵 | 第139-141页 | 
| ·产业政策与区位政策的协调 | 第141-146页 | 
| ·FDI政策有效性基础与厂商FDI有效能力放大 | 第146-155页 | 
| ·FDI政策取向:FDI有效能力的培育 | 第146-150页 | 
| ·厂商FDI有效能力的放大 | 第150-155页 | 
| ·有效资本型FDI政策措施 | 第155-162页 | 
| ·中国企业FDI政策规制现状 | 第156-158页 | 
| ·中国FDI政策措施的改进 | 第158-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2-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