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正交机织物结构的研究
| 第1章 引言 | 第1-12页 |
| 第2章 立体机织物及其复合材料 | 第12-26页 |
| ·立体机织物的结构 | 第12-14页 |
| ·立体机织物的组织 | 第12-13页 |
| ·立体机织物的轴向 | 第13-14页 |
| ·立体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 第14-21页 |
| ·传统织机织造 | 第14-17页 |
| ·改造型织机织造 | 第17-19页 |
| ·立体织机织造 | 第19-21页 |
| ·立体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模型 | 第21-23页 |
| ·正交立体机织物的组织结构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23-25页 |
| ·正交组织的变化及其对织造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接结经纱与接结纬纱对织造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接结纱粗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5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 第3章 三维正交机织物的纤维体积含量 | 第26-40页 |
| ·正交立体机织复合材料的单元体 | 第26-28页 |
| ·纱线截面尺寸的确定 | 第28-30页 |
| ·纬纱接结的正交组织 | 第28-29页 |
| ·经纱接结的正交组织 | 第29-30页 |
| ·正交组织机织物纤维体积含量的理论计算 | 第30-36页 |
| ·单元体法计算纤维体积含量 | 第30-31页 |
| ·巨元体法计算纤维体积含量 | 第31-33页 |
| ·纤维体积含量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比较 | 第33-36页 |
| ·影响正交组织织物纤维体积含量的因素 | 第36-39页 |
| ·经纬纱粗度比对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经纬纱间距比对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接结纱对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0-51页 |
| ·三维正交机织物的织造 | 第40-48页 |
| ·织物的组织结构 | 第40-41页 |
| ·上机图 | 第41-42页 |
| ·卷取机构的改进 | 第42-44页 |
| ·送经机构与经纱张力的控制 | 第44-47页 |
| ·接结经纱的上机张力 | 第47页 |
| ·织物主要技术参数 | 第47-48页 |
| ·三维机织物的VARI复合成型 | 第48-50页 |
| ·实验装置 | 第148-49页 |
| ·树脂体系 | 第49-50页 |
| ·VARI成型工艺流程 | 第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正交立体机织物的实际结构 | 第51-77页 |
| ·接结纱的曲线模型及织物实际结构的求解 | 第52-61页 |
| ·接结纬纱的曲线模型 | 第52-53页 |
| ·纬纱接结织物结构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表示 | 第53-55页 |
| ·非线性方程组的牛顿迭代法计算 | 第55-56页 |
| ·雅可比矩阵的元素 | 第56-57页 |
| ·经纱接结织物结构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 | 第57-58页 |
| ·计算结果 | 第58-61页 |
| ·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的比较分析 | 第61-67页 |
| ·接结纱的曲线形状 | 第61-63页 |
| ·接结纱的长度与缩率 | 第63-64页 |
| ·正交立体机织物的实际纤维体积含量计算 | 第64-67页 |
| ·织物实际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67-68页 |
| ·正交机织物的织造分析 | 第68-75页 |
| ·纬纱接结的三维正交机织物的织造分析 | 第68-70页 |
| ·经纱接结三维正交机织物的织造分析 | 第70-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6章 敏感立体机织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 第77-84页 |
| ·敏感机织复合材料的织造 | 第77-80页 |
| ·传感材料的选用 | 第77-78页 |
| ·电阻应变丝在织物中的加入位置 | 第78-79页 |
| ·带电阻应变丝的立体机织复合材料的制造 | 第79-80页 |
| ·电阻应变型机织复合材料的检测 | 第80-83页 |
| ·测试原理 | 第80-81页 |
|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81-83页 |
| ·小结 | 第83-84页 |
| 第7章 结束语 | 第84-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 附录一、 接结纱的曲线函数 | 第92-93页 |
| 附录二、 接结纱的摩擦包围角 | 第93-94页 |
| 附录三、 接结纱形状照片 | 第94-96页 |
| 谢辞 | 第96-9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