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论文--旅游事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以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引言第1页
第1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必要性和意义第7-14页
 1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目的第7页
  1.1 增强自然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第7页
  1.2 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第7页
  1.3 提高公众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第7页
 2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态势与存在问题第7-9页
  2.1 旅游开发的态势第8页
  2.2 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第8-9页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涵义第9-12页
  3.1 生态旅游的概念第9-11页
  3.2 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涵义第11-12页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4.1 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4.2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第2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基础研究第14-27页
 1 自然保扩区环境条件研究第14-19页
  1.1 区位环境条件第14-16页
  1.2 自然环境条件第16-17页
  1.3 社会环境条件第17-19页
 2 自然保扩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第19-21页
  2.1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第19页
  2.2 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内容第19-20页
  2.3 藤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分类第20-21页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第21-27页
  3.1 评价要素确定第21页
  3.2 评价要素的权重及其等级评分标准确定第21页
  3.3 评价方法第21-26页
  3.4 评价实例第26-27页
第3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战略目标、原则及开发程序第27-32页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战略第27-29页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27页
  1.2 因地制宜适度开发战略第27-28页
  1.3 特色开发战略第28页
  1.4 合作开发战略第28-29页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战略目标第29-30页
  2.1 目标制定第29页
  2.2 目标定位第29-30页
  2.3 阶段目标确定第30页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原则第30-31页
  3.1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30页
  3.2 “三控制”原则第30-31页
  3.3 规划先行逐步开发原则第31页
  3.4 最大限度社区参与的原则第31页
  3.5 生态审美与生态教育并重原则第31页
  3.6 依法开发的原则第31页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程序第31-32页
第4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专门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第32-45页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规划的基本框架第32-33页
 2 基于保护性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生态旅游规划第33-41页
  2.1 自然保护区景观分类原则第33页
  2.2 自然保护区保护性景观分类系统的确定第33-34页
  2.3 自然保护区保护性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第34-38页
  2.4 理想旅游景观格局的配置第38-39页
  2.5 生态旅游区景观优化设计第39-41页
 3 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生态旅游规划第41-42页
  3.1 从保护生物物种资源的角度,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第42页
  3.2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第42页
 4 基于生态环境容量分析的生态旅游规划第42-45页
  4.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量测方法第43-44页
  4.2 藤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估算第44-45页
第5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的保护性开发第45-51页
 1 生态旅游项目的保护性开发原则第45页
  1.1 因地制宜、特色开发原则第45页
  1.2 循次渐进、适度开发原则第45页
  1.3 科学技术支持原则第45页
  1.4 生态教育原则第45页
 2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第45-47页
  2.1 生态旅游产品第45-46页
  2.2 生态旅游产品的保护性设计第46-47页
 3 生态服务设施建设第47-50页
  3.1 生态服务设施保护性建设要求第47-48页
  3.2 主要生态服务设施建设第48-49页
  3.3 生态交通体系建设第49-50页
 4 生态旅游商品开发第50-51页
  4.1 成立生态旅游商品研究机构第50页
  4.2 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系列第50页
  4.3 扶持社区生态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区的建设第50页
  4.4 注重当地饮食组合商品的开发第50页
  4.5 突出生态旅游商品的参与性第50-51页
第6章 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生态旅游管理第51-57页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及保护性管理手段第51-52页
  1.1 生态旅游管理第51页
  1.2 保护性生态管理手段第51-52页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实施第52-57页
  2.1 理顺体制,设立专门领导机构第52页
  2.2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生态环境意识的教育第52页
  2.3 努力塑造“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者”第52-54页
  2.4 建立新型开放式、参与合作式的社区管理第54-55页
  2.5 大力加强不同旅游开发阶段的环境管理第55-56页
  2.6 依据环境容量,建立管理分区第56页
  2.7 吸收国外经验,加强国际合作第56-57页
第7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评价体系第57-60页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评价标准第57页
  1.1 资源与环境保护评价标准第57页
  1.2 旅游经济发展标准第57页
  1.3 社会发展标准第57页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7-59页
  2.1 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第57-58页
  2.2 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58-59页
  2.3 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59页
  2.4 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第59页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综合效益评价第59-60页
结语第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79页
致谢第79-80页
中文摘要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生物光子学技术在水稻种子活力和植物应激反应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