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6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严峻形势 | 第11-13页 |
1.3 ERP提高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ERP的发展与现状 | 第16-30页 |
2.1 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发展历史 | 第16-20页 |
2.1.1 ERP的发展历史[1] | 第16-20页 |
2.1.1.1 MRP物料需求计划 | 第16-17页 |
2.1.1.2 闭环MRP | 第17-18页 |
2.1.1.3 MRPⅡ——制造资源计划 | 第18-19页 |
2.1.1.4 ERP——企业资源计划 | 第19-20页 |
2.2 ERP的发展方向[7] | 第20-22页 |
2.3 领先ERP系统分析 | 第22-26页 |
2.3.1 SAPR/3系统 | 第22-24页 |
2.3.1.1 SAP公司[35] | 第22页 |
2.3.1.2 SAP的解决方案 | 第22-23页 |
2.3.1.3 R/3系统特点 | 第23-24页 |
2.3.2 OracleApplications | 第24-25页 |
2.3.2.1 Oracle公司 | 第24页 |
2.3.2.2 OracleApplications解决方案 | 第24页 |
2.3.2.3 OracleApplications系统特点 | 第24-25页 |
2.3.3 优秀ERP软件系统的特点 | 第25-26页 |
2.3.3.1 软件功能强大 | 第25页 |
2.3.3.2 高度集成 | 第25-26页 |
2.3.3.3 体现现代管理思想 | 第26页 |
2.3.3.4 复合型开发人才 | 第26页 |
2.3.3.5 实施经验积累丰富 | 第26页 |
2.4 ERP成功实施案例研究 | 第26-30页 |
2.4.1 联想ERP系统成功实施分析研究 | 第26-27页 |
2.4.2 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 第27-30页 |
2.4.2.1 先决条件 | 第28页 |
2.4.2.2 方法步骤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建模方法 | 第30-38页 |
3.1 系统设计方法[21] | 第30-31页 |
3.1.1 系统设计方法的发展 | 第30页 |
3.1.2 结构化方法概述 | 第30-31页 |
3.1.3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原则 | 第31页 |
3.2 系统建模方法 | 第31-38页 |
3.2.1 IDEF建模方法[18] | 第31-38页 |
3.2.1.1 IDEF方法产生的背景 | 第31-33页 |
3.2.1.2 IDEF0基本特色 | 第33-35页 |
3.2.1.3 IDEF0图形的意义 | 第35-38页 |
第四章 秦川ERP系统需求分析 | 第38-41页 |
4.1 企业概况 | 第38页 |
4.2 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 | 第38页 |
4.3 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秦川ERP系统设计 | 第41-82页 |
5.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41-47页 |
5.1.1 系统概述 | 第41-43页 |
5.1.2 系统技术方案 | 第43-47页 |
5.1.2.1 系统拓扑结构 | 第43-45页 |
5.1.2.2 软件方案 | 第45页 |
5.1.2.3 硬件方案 | 第45-46页 |
5.1.2.4 ASP技术简介 | 第46-47页 |
5.2 系统详细设计 | 第47-82页 |
5.2.1 当前(AS-IS)分析 | 第47-66页 |
5.2.1.1 组织视图 | 第47-49页 |
5.2.1.2 功能模型 | 第49-60页 |
5.2.1.3 信息要素分析 | 第60-62页 |
5.2.1.4 存在问题 | 第62-65页 |
5.2.1.5 解决方案 | 第65-66页 |
5.2.2 未来(To-Be)设计 | 第66-80页 |
5.2.2.1 设计原则 | 第66-67页 |
5.2.2.2 业务流程重组 | 第67-70页 |
5.2.2.3 系统功能结构 | 第70-71页 |
5.2.2.4 系统功能模型 | 第71-77页 |
5.2.2.5 数据模型 | 第77-80页 |
5.2.3 输入设计 | 第80-81页 |
5.2.3.1 输入设计原则 | 第80-81页 |
5.2.4 输出设计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秦川ERP系统开发与实施 | 第82-92页 |
6.1 程序开发 | 第82页 |
6.2 系统实施 | 第82-84页 |
6.2.1 规范数据 | 第82-83页 |
6.2.2 实施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 第83页 |
6.2.3 实施销售、计划、仓库模块 | 第83-84页 |
6.2.4 实施工段、外协,质管模块 | 第84页 |
6.3 系统实现 | 第84-89页 |
6.3.1 系统主界面 | 第84-85页 |
6.3.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 第85-89页 |
6.4 系统特点 | 第89-92页 |
6.4.1 界面友好 | 第89-90页 |
6.4.2 完善的帮助文档 | 第90-91页 |
6.4.3 安全性较好 | 第91页 |
6.4.4 代码规范,易维护 | 第91-9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2-94页 |
7.1 论文主要观点和结论 | 第92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