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分形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分形理论及其应用概述 | 第14-18页 |
·分形理论的提出 | 第15-16页 |
·分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 第16-17页 |
·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交通网络分形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5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数据来源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手段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交通网络分形及其测度方法 | 第25-41页 |
·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 | 第25-26页 |
·交通网络分形形成的物理机制 | 第26-27页 |
·分形维数 | 第27-32页 |
·几种常用的分维数 | 第28-32页 |
·常用分维数的分类 | 第32页 |
·相似维数及其地理意义 | 第32-34页 |
·相似维数 | 第32-33页 |
·相似维数的地理意义 | 第33-34页 |
·交通网络分形测度 | 第34-41页 |
·常规度量指标 | 第34-36页 |
·分形维数用于公路网评价的可行性 | 第36页 |
·交通网络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 第36-39页 |
·分形分维数用于公路网评价的重要意义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分形测度 | 第41-10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1页 |
·原始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17 个地市公路交通网络分形测度 | 第42-97页 |
·郑州 | 第43-50页 |
·开封 | 第50-53页 |
·洛阳 | 第53-56页 |
·平顶山 | 第56-59页 |
·安阳 | 第59-62页 |
·鹤壁 | 第62-65页 |
·新乡 | 第65-68页 |
·焦作 | 第68-71页 |
·濮阳 | 第71-74页 |
·许昌 | 第74-77页 |
·漯河 | 第77-80页 |
·三门峡 | 第80-83页 |
·南阳 | 第83-86页 |
·商丘 | 第86-89页 |
·信阳 | 第89-91页 |
·周口 | 第91-95页 |
·驻马店 | 第95-97页 |
·河南省高速公路和国道分维数计算 | 第97-100页 |
第四章 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分形特征的形成机制 | 第100-119页 |
·影响区域公路交通网络分形维数的主要因素 | 第100页 |
·河南省各地市公路交通网络分形维数计算结果处理 | 第100-107页 |
·河南省各地市公路交通公路分形维数计算结果统计 | 第100-101页 |
·河南省各地市公路交通网络的其他有关特征指标计算 | 第101-107页 |
·河南省各区域公路交通网络分形维数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7-117页 |
·中原城市群各地区 | 第108-112页 |
·豫北各地区 | 第112-114页 |
·豫西豫西南各地区 | 第114-115页 |
·黄淮各地区 | 第115-117页 |
·河南省全部公路交通网络分形特征分析 | 第117-119页 |
第五章 公路网分形维数在河南省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 | 第119-123页 |
·公路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119-121页 |
·公路交通网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 第119-120页 |
·河南省公路网络发展的迫切需求 | 第120-121页 |
·基于分形理论的河南省公路网优化策略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总结 | 第123-125页 |
·结论 | 第123-124页 |
·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