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 1 蛹虫草及其开发概况 | 第11页 |
| 2 蛹虫草的药理作用 | 第11-12页 |
| 3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 | 第12-14页 |
| ·蛹虫草生长营养需求 | 第13页 |
| ·蛹虫草培养条件 | 第13-14页 |
| ·蛹虫草开发利用的前景 | 第14页 |
| 4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 第14-17页 |
| ·RFLP 标记 | 第15页 |
| ·RAPD 标记 | 第15-16页 |
| ·ISSR 标记 | 第16页 |
| ·rDNA 序列分析 | 第16-17页 |
| 5 虫草素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 ·虫草素的生物活性 | 第17-18页 |
| ·虫草素的生物合成 | 第18-19页 |
| ·虫草素的提取方法 | 第19页 |
| ·虫草素的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种质资源 ISSR 分析 | 第21-29页 |
| 1 种质收集 | 第21-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供试菌株 | 第21页 |
| ·供试培养基 | 第21页 |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蛹虫草菌株活化实验 | 第21页 |
| ·平皿培养测菌株生长速度 | 第21页 |
| ·蛹虫草菌草栽培 | 第21-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 2 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23-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 ·菌丝摇瓶培养 | 第23页 |
| ·蛹虫草菌种亲缘关系的 ISSR 分析 | 第23-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 ·ISSR 引物筛选与扩增 | 第25-27页 |
| ·蛹虫草菌种 ISSR 标记聚类分析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优质高产菌株筛选 | 第29-36页 |
| 1 高产稳定菌株筛选 | 第29-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供试菌株 | 第29页 |
| ·供试培养基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蛹虫草菌草栽培 | 第29页 |
| ·米糠与大米混合栽培蛹虫草 | 第29页 |
| ·米糠与大米混合栽培配比条件优化 | 第29-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 ·30 个蛹虫草菌种出草实验的产量比较 | 第30-31页 |
| ·米糠培养基的成份配比与优化 | 第31-32页 |
| 2 高虫草素含量优质菌株筛选与分析 | 第32-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供试菌株 | 第32页 |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液体培养中菌丝体的处理 | 第32页 |
| ·培养液的处理 | 第32页 |
| ·子实体与大米培养基的处理 | 第32页 |
| ·样液的置备 | 第32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2-33页 |
|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预处理 | 第33页 |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3页 |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 ·虫草素标准曲线 | 第33-34页 |
| ·蛹虫草的虫草素含量的 HPLC 测定结果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36-40页 |
| 1 利用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蛹虫草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 第36页 |
| 2 高虫草素含量优质菌株筛选 | 第36-37页 |
| 3 利用米糠与大米混合栽培与培养基优化 | 第37-38页 |
| 4 展望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 附录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