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生淀粉糖化酶的来源 | 第7-8页 |
·生淀粉糖化酶的结构 | 第8页 |
·生淀粉糖化酶的作用机理 | 第8-9页 |
·生淀粉糖化酶研究进展 | 第9页 |
·生淀粉糖化酶的应用 | 第9-10页 |
·生淀粉糖化酶应用于生料发酵 | 第9-10页 |
·生淀粉糖化酶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10页 |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 | 第10-11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耐酸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的筛选和鉴定 | 第12-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2-13页 |
·培养基 | 第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3-14页 |
·菌种初步鉴定 | 第14页 |
·菌种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4-15页 |
·酸性生淀粉糖化酶的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19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16页 |
·淀粉琼脂平板上透明圈的直径d 与ARSDG 酶活A 的关系 | 第16-17页 |
·菌种筛选结果 | 第17-18页 |
·菌种初步鉴定 | 第18页 |
·菌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Aspergillus fumigalus MS-09 发酵产酶条件研究 | 第20-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菌种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液体发酵条件 | 第20页 |
·酸性生淀粉糖化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20页 |
·Plackett-Burman 实验设计筛选培养基组成 | 第20-21页 |
·中心组成实验设计优化培养基组成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9页 |
·Plackett-Burman 实验设计确定产酶培养基组成 | 第22-23页 |
·Box-Behnken 实验设计进一步优化产酶培养基 | 第23-26页 |
·最佳培养基组成的确定 | 第26页 |
·发酵底物(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26-27页 |
·Aspergillus fumigalus MS-09 产酸性生淀粉糖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27-29页 |
·Aspergillus fumigalus MS-09 产酸性生淀粉糖化酶发酵条件的确定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耐酸生淀粉糖化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30-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酸性生淀粉糖化酶的生产菌株 | 第30页 |
·酸性生淀粉糖化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30页 |
·酸性生淀粉糖化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 第31页 |
·硫酸铵沉淀 | 第31-32页 |
·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32页 |
·Sephadex G-75 柱层析 | 第32页 |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 第32页 |
·酸性生淀粉糖化酶的酶学性质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蛋白质标准曲线 | 第33页 |
·酸性生淀粉糖化酶的硫酸铵盐析曲线 | 第33-34页 |
·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色谱 | 第34页 |
·Sephadex G-75 柱层析 | 第34-35页 |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 | 第35页 |
·酸性生淀粉糖化酶的纯化结果 | 第35-36页 |
·酸性生淀粉糖化酶的主要酶学性质 | 第36-38页 |
·HPLC 对酶解产物的分析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耐酸生淀粉糖化酶应用于生玉米粉酒精发酵 | 第40-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原料 | 第40页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40页 |
·仪器设备 | 第40页 |
·酵母的活化 | 第40页 |
·酒精发酵 | 第40页 |
·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酒精度的测定方法 | 第41页 |
·生料酒精发酵中的残总糖和酒精体积分数变化曲线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2页 |
·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