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司法解散制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公司僵局的概念 | 第11-14页 |
一、公司僵局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公司僵局的特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公司僵局的危害 | 第14-15页 |
一、对公司及股东利益的危害 | 第14页 |
二、对公司债权人的危害 | 第14-15页 |
三、对社会的危害 | 第15页 |
第三节 公司僵局的成因 | 第15-17页 |
一、公司僵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第15-16页 |
二、公司僵局形成的直接原因 | 第16页 |
三、公司僵局形成的其他原因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破解公司僵局的模式 | 第17-21页 |
第一节 公司僵局的事前预防 | 第17-19页 |
一、预设僵局解决机制 | 第17-18页 |
二、调整公司治理机构的设置 | 第18-19页 |
三、表决权限制措施 | 第19页 |
第二节 公司僵局的事后救济 | 第19-21页 |
一、强制清购 | 第20页 |
二、司法解散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对公司僵局诉讼典型判例的思考 | 第21-24页 |
第一节 两例司法解散诉讼 | 第21-23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司法解散制度的法律构建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宗旨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公司法现行司法解散制度之评析 | 第25-33页 |
一、诉讼类型 | 第25页 |
二、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 | 第25-27页 |
三、诉讼管辖 | 第27页 |
四、案件受理费 | 第27-28页 |
五、保全措施 | 第28页 |
六、前置程序 | 第28-29页 |
七、请求解散公司的诉由 | 第29-30页 |
八、司法解散诉讼的约束力 | 第30-31页 |
九、诉讼中司法机关的立场与原则 | 第31-32页 |
十、解散后的清算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我国司法解散制度缺陷的应对意见 | 第33-36页 |
一、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原告诉讼主体资格过宽 | 第33-34页 |
二、公司僵局破解途径过于单一 | 第34页 |
三、"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规定含义不明确 | 第34-35页 |
四、司法解散诉由过于狭窄 | 第35页 |
五、对于举证责任未作限定 | 第35-36页 |
六、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不做处理,易造成累讼 | 第36页 |
第五章 我国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 第36-38页 |
一、强制股权购买 | 第37页 |
二、指定临时执行人接管公司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