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30页 |
§1.1 交通流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1.2 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 第13-30页 |
§1.2.1 交通流的宏观模型 | 第14-19页 |
§1.2.1.1 Lighthill&Whitham模型 | 第14-15页 |
§1.2.1.2 动力学模型 | 第15-18页 |
§1.2.1.3 动力论模型 | 第18-19页 |
§1.2.2 交通流微观模型 | 第19-30页 |
§1.2.2.1 跟驰模型 | 第19-20页 |
§1.2.2.2 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0-30页 |
第二章 城市主干道中行人自助红绿灯的影响 | 第30-37页 |
§2.1 行人自助红绿灯出现的背景及其功能 | 第30页 |
§2.2 基于NaSch模型的行人自助红绿灯模型 | 第30-31页 |
§2.3 数值模拟及其结果 | 第31-35页 |
§2.4 讨论和结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基于NaSch模型的双车道多元胞模型 | 第37-45页 |
§3.1 NaSch模型多元胞化的意义 | 第37-38页 |
§3.2 基于NaSch模型的双车道多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38-39页 |
§3.3 数值模拟 | 第39-40页 |
§3.4 对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40-43页 |
§3.5 模拟结果的小结和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十字路口右转车流的实测和数值模拟 | 第45-53页 |
§4.1 建模 | 第45-47页 |
§4.2 各向异性流体力学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47-50页 |
§4.3 单源情况的模拟 | 第50-51页 |
§4.4 双源情况的模拟 | 第51-52页 |
§4.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5.1 工作的总结 | 第53页 |
§5.2 交通系统与混沌 | 第53-55页 |
§5.3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