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作文语用学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国内的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二)国外的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第15-23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5-18页 |
(一)语言、话语 | 第15-16页 |
(二)口语、书面语 | 第16页 |
(三)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 | 第16-17页 |
(四)语用学 | 第17-18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一)话语理论 | 第18-19页 |
(二)言语行为理论 | 第19-20页 |
(三)合作原则 | 第20-21页 |
三、小学作文和语用学的关联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小学作文的话语现状 | 第23-32页 |
一、话语意图缺失 | 第23-24页 |
二、话语权利丧失 | 第24-27页 |
三、话语内容失真 | 第27-29页 |
四、话语结构单一 | 第29-30页 |
五、话语表达笼统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小学作文现状的归因调查 | 第32-38页 |
一、调查准备、设计及实施 | 第32-36页 |
(一)调查目的和内容 | 第32-33页 |
(二)调查方式及实施情况 | 第33-36页 |
1、信度检验 | 第33页 |
2、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二、小学作文现状归因的调查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小学作文现状的归因 | 第38-53页 |
一、语言环境因素 | 第38-49页 |
(一)显性语境 | 第38-44页 |
(二)隐性语境 | 第44-49页 |
二、语用主体因素 | 第49-53页 |
(一)主观态度 | 第49-51页 |
(二)主体能力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小学生作文改革的启示 | 第53-65页 |
一、善待学生话语,提供语言空间 | 第53-54页 |
(一)成人移情理解 | 第53-54页 |
(二)社会文化建构 | 第54页 |
二、构建言语环境,强化语境引导 | 第54-59页 |
(一)家庭环境 | 第55-56页 |
(二)教学环境 | 第56-59页 |
三、明确教学目的,渗透语用理念 | 第59-65页 |
(一)语用课程的探析 | 第59-61页 |
(二)语用意识的主导 | 第61-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