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财务报告舞弊理论概述 | 第13-27页 |
·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 | 第13-15页 |
·国外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 | 第13-14页 |
·国内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 | 第14-15页 |
·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 | 第15-16页 |
·财务报告舞弊的类型 | 第16-17页 |
·财务报告舞弊的经济学理论 | 第17-21页 |
·有限性?理论 | 第17-18页 |
·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内部人控制理论 | 第19-20页 |
·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理论 | 第21-22页 |
·冰山理论 | 第21页 |
·三元素理论 | 第21-22页 |
·GONE 理论 | 第22页 |
·风险因子说理论 | 第22页 |
·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文献回顾 | 第22-27页 |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文献回顾 | 第22-24页 |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文献回顾 | 第24-26页 |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文献评述 | 第26-27页 |
第3章 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研究 | 第27-31页 |
·基于三元素理论的识别模型 | 第27页 |
·Logistic 回归模型 | 第27-29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29页 |
·粗糙集模型 | 第29-30页 |
·启示与思考 | 第30-31页 |
第4章 基于模糊粗糙集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 | 第31-46页 |
·模糊-粗糙集理论概述 | 第31-33页 |
·模糊集 | 第31页 |
·模糊相似关系 | 第31-32页 |
·粗糙集 | 第32页 |
·知识约简 | 第32-33页 |
·基于模糊-粗糙集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实证分析 | 第33-35页 |
·样本选择 | 第33页 |
·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33-35页 |
·实证研究 | 第35-46页 |
·数据模糊化 | 第35-36页 |
·建立模糊相似类 | 第36-43页 |
·属性权重的确定 | 第43-44页 |
·建立综合评判式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