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研究 | 第10-13页 |
·Nonaka的“知识螺旋” | 第10-11页 |
·Dixon的知识结构与组织学习模型 | 第11-12页 |
·Yeung的知识创新与转移研究 | 第12-13页 |
·联盟中的知识转移 | 第13-15页 |
·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 | 第15-16页 |
·知识转移研究框架与模型 | 第16-18页 |
·Almedia & Grant的知识转移手段研究 | 第16-17页 |
·EI-Sayed的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过程 | 第17页 |
·Szulanski的知识转移粘性模型 | 第17页 |
·Cummings的R&D技术转移模型 | 第17页 |
·Goh的知识转移框架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19-27页 |
·概念模型 | 第19页 |
·因变量 | 第19-20页 |
·自变量情景 | 第20-23页 |
·知识特性情景 | 第20-22页 |
·组织比较情景 | 第22-23页 |
·调节变量情景 | 第23-27页 |
·知识获取能力 | 第23-25页 |
·转移机制情景 | 第25-27页 |
第4章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 第27-32页 |
·问卷设计 | 第27-28页 |
·数据的收集 | 第28-29页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29-32页 |
·信度分析 | 第29-30页 |
·效度分析 | 第30-32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 | 第32-41页 |
·数据分析流程 | 第32-33页 |
·相关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回归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调节变量分析结果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