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板梁铰接缝模型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概述 | 第9-10页 |
·空心板铰接缝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空心板铰接缝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12页 |
·空心板铰接缝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空心板铰接缝破坏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空心板铰接缝破坏形式及因素分析 | 第16-28页 |
·空心板铰接缝的一般构造形式 | 第16-18页 |
·空心板铰接缝破坏的一般特征 | 第18-20页 |
·空心板铰接缝破坏的影响因素 | 第20-27页 |
·高速公路自身特点因素 | 第20页 |
·设计因素 | 第20-22页 |
·施工因素 | 第22-23页 |
·运营管理因素 | 第23-24页 |
·材料特性因素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铰接板梁桥理论分析 | 第28-46页 |
·梁的扭转与挠曲原理 | 第28-30页 |
·梁的挠曲基本方程 | 第28-29页 |
·变形几何关系 | 第29-30页 |
·挠曲方程 | 第30页 |
·简支梁挠曲的正弦曲线计算的方法 | 第30-35页 |
·简支梁挠度的正弦级数一般表达式 | 第30-32页 |
·任意荷载下的挠曲计算 | 第32-35页 |
·梁的扭转基本方程与扭转变形计算 | 第35-37页 |
·梁的扭转基本方程 | 第35-36页 |
·简支梁的扭转变形计算 | 第36-37页 |
·铰接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原理 | 第37-44页 |
·基本假设和荷载横向影响线计算原理 | 第37-38页 |
·铰接力正则方程 | 第38-41页 |
·铰接缝横向连接刚度 | 第41-43页 |
·荷载横向分布实用计算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铰接缝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46-55页 |
·概述 | 第46-47页 |
·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的破坏准则与本构关系 | 第47-50页 |
·混凝土破坏准则 | 第47-49页 |
·混凝土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49页 |
·钢筋本构关系 | 第49页 |
·钢筋混凝土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49-50页 |
·空心板铰接缝的有限元模型 | 第50-54页 |
·有限元模型的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51-52页 |
·有限元模型的分析计算 | 第52-53页 |
·参数的选择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空心板铰接缝模型实验 | 第55-87页 |
·概述 | 第55-56页 |
·实验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56-57页 |
·模型设计 | 第57-66页 |
·模型的相似性设计 | 第57-63页 |
·模型实验的材料 | 第63-64页 |
·模型制作的要求 | 第64-65页 |
·模型铰接缝连接形式设计 | 第65-66页 |
·模型静载实验 | 第66-70页 |
·模型实验的准备工作 | 第67-69页 |
·模型实验荷载的控制计算 | 第69-70页 |
·模型的加载方案设计 | 第70-74页 |
·预加载 | 第70-71页 |
·荷载分级和实验流程 | 第71-72页 |
·加载时间 | 第72页 |
·加载工况 | 第72-74页 |
·模型的测量方案设计 | 第74-78页 |
·测量项目 | 第74-75页 |
·测点的布置 | 第75-77页 |
·铰接缝的裂缝观测 | 第77-78页 |
·实验结果 | 第78-85页 |
·1/4 L 跨处挠度横向分布 | 第78-80页 |
·1/2 L 跨处挠度横向分布 | 第80-81页 |
·铰接缝中的荷载—应变关系 | 第81-83页 |
·空心板梁加载位置—挠度的关系 | 第83-84页 |
·加载位置不同的荷载—应变曲线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建议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