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研究中修辞学进路的编史学考察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科学编史学的背景 | 第9-11页 |
·修辞学进路科学史的背景 | 第11-12页 |
·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修辞学进路的科学史的一阶研究和编史学研究 | 第12-14页 |
·科学修辞学的研究 | 第14-17页 |
·修辞学、哲学基础理论文献 | 第17-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0-22页 |
第2章 理论溯源和研究定位 | 第22-44页 |
·理论溯源 | 第22-32页 |
·修辞学的演进与变革 | 第22-27页 |
·STS 的突破 | 第27-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研究定位 | 第32-44页 |
·基本的理论前提和方法上的区分 | 第32-35页 |
·一般的文学研究和修辞学进路的分析 | 第35-37页 |
·案例说明 | 第37-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修辞学进路科学史的主要的研究形态 | 第44-85页 |
·宏观的建制研究 | 第45-58页 |
·主要研究人员、代表作品 | 第45-46页 |
·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式 | 第46-48页 |
·案例分析 | 第48-58页 |
·中观的社会研究 | 第58-71页 |
·主要研究人员、代表作品 | 第59-60页 |
·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式 | 第60-61页 |
·案例分析 | 第61-71页 |
·微观的策略研究 | 第71-83页 |
·主要研究人员、代表作品 | 第71-72页 |
·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式 | 第72-73页 |
·案例分析 | 第73-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4章 对科学史学案例的理论成果的分析 | 第85-131页 |
·科学史中修辞的交流性 | 第85-102页 |
·理论基础:科学共同体的认同 | 第86-89页 |
·结论分析 | 第89-95页 |
·案例分析:新理论在共同体中的接受 | 第95-102页 |
·科学史中修辞的发明性 | 第102-117页 |
·理论基础:科学与修辞的多重侧面 | 第102-107页 |
·结论分析 | 第107-110页 |
·案例分析:伽利略在太阳黑子的争论中的修辞发明 | 第110-117页 |
·科学史中修辞的认识论功能 | 第117-129页 |
·理论基础:科学知识确定性的再认识 | 第117-120页 |
·结论分析 | 第120-124页 |
·案例分析:牛顿的“确定性”修辞 | 第124-129页 |
·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5章 关于修辞学进路的争议与反思 | 第131-144页 |
·修辞概念的泛化 | 第131-136页 |
·学界对于修辞泛化的批评 | 第132-133页 |
·对于泛化的重新理解 | 第133-136页 |
·对于修辞批评方法的认识 | 第136-139页 |
·修辞学进路的学科定位 | 第136-137页 |
·修辞分析研究性质定位 | 第137-139页 |
·修辞批评方法的有效性 | 第139-144页 |
·对修辞效果的解读 | 第140-142页 |
·修辞分析结论的有效性 | 第142-14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44-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144-151页 |
·创新点和后续工作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