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问题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9页 |
·发展概述 | 第10-13页 |
·受力特点 | 第13-14页 |
·计算原理 | 第14-15页 |
·设计要点 | 第15-17页 |
·施工方法 | 第17-1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悬臂法施工的连续刚构桥计算分析理论 | 第20-31页 |
·概述 | 第20页 |
·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模拟的三种分析方法 | 第20-26页 |
·正装法 | 第20-22页 |
·倒拆法 | 第22-25页 |
·无应力状态法 | 第25-26页 |
·悬臂法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的计算分析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结构参数取值的影响 | 第26-27页 |
·施工过程的影响 | 第27页 |
·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 第27-28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 第28-29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连续刚构桥在 ANSYS 软件中的数值分析 | 第31-44页 |
·ANSYS 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31-36页 |
·工程结构数值分析的有限元理论 | 第31-32页 |
·ANSYS 在实际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 第32-33页 |
·非线形问题的计算理论 | 第33-36页 |
·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桥墩和主梁的建立 | 第36-37页 |
·预应力钢束的模拟 | 第37页 |
·刚臂单元的选取 | 第37-39页 |
·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的荷载施加和求解 | 第39-42页 |
·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39-40页 |
·荷载作用的输入 | 第40-42页 |
·连续刚构桥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后期处理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VBA 实现参数化分析连续刚构桥的程序 | 第44-56页 |
·表格程序介绍 | 第44-49页 |
·VBA 概述 | 第44-45页 |
·表格程序的界面及其操作流程 | 第45-49页 |
·前期处理参数化 | 第49-51页 |
·单元以及截面的输入程序 | 第49-50页 |
·预应力钢束的模拟程序 | 第50-51页 |
·刚臂的模拟程序 | 第51页 |
·工况加载参数化 | 第51-54页 |
·预应力的处理 | 第51-53页 |
·挂篮的加载 | 第53页 |
·湿重的加载 | 第53页 |
·收缩徐变的处理 | 第53页 |
·温度的加载 | 第53页 |
·汽车荷载 | 第53-54页 |
·后期处理参数化 | 第54-55页 |
·提取主梁各节点对应位移 | 第54页 |
·提取最大的受拉应力值 | 第54-55页 |
·可靠度验算的程序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构可靠性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56-69页 |
·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56-59页 |
·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 第56-57页 |
·结构计算中的变量 | 第57-58页 |
·结构的功能要求 | 第58-59页 |
·结构极限状态 | 第59-61页 |
·结构的极限状态分类 | 第59-60页 |
·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 | 第60-61页 |
·结构可靠性的实用计算方法 | 第61-65页 |
·结构可靠度 | 第61-62页 |
·计算方法 | 第62-65页 |
·桥梁结构可靠性的计算理论 | 第65-68页 |
·桥梁结构的作用 | 第65-66页 |
·桥梁结构构件的抗力 | 第66-67页 |
·JC 法计算桥梁结构可靠度指标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表格程序在周家沟大桥中的计算分析 | 第69-79页 |
·周家沟大桥工程概况 | 第69-70页 |
·总体布置 | 第69页 |
·主要技术标准 | 第69-70页 |
·程序的具体操作步骤 | 第70-76页 |
·输入截面信息以及梁段分段长度的参数 | 第70-71页 |
·输入预应力钢束信息的参数 | 第71-72页 |
·输入施工工况信息的参数 | 第72-74页 |
·输入汽车活载信息的参数 | 第74页 |
·结果输出 | 第74-76页 |
·结果分析比较 | 第76-78页 |
·计算结果和桥博、迈达斯等软件对比 | 第76-77页 |
·可靠度分析的结论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1 结论 | 第79-80页 |
2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