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2 轨道交通进出站设施及乘客交通特性分析 | 第17-30页 |
| ·轨道交通进出站设施对象及特征分析 | 第17-22页 |
| ·轨道交通车站设施及特征 | 第17-19页 |
| ·轨道交通进出站自动检票设施对象分析 | 第19-21页 |
| ·轨道交通进出站楼梯类设施对象分析 | 第21-22页 |
| ·轨道交通进出站通道类设施对象分析 | 第22页 |
| ·轨道交通进出站设施处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 | 第22-27页 |
| ·进出站自动检票设施处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 | 第22-24页 |
| ·进出站楼梯类设施处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 ·进出站通道类设施处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 | 第26-27页 |
| ·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处乘客行为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 ·进出站自动检票设施处乘客行为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 ·进出站楼梯类设施处乘客行为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 ·进出站通道类设施处乘客行为特征分析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评价与分析 | 第30-42页 |
| ·进出站自动检票设施排队系统评价 | 第30-36页 |
| ·排队论概述 | 第30-33页 |
| ·自动检票机处乘客排队系统特征 | 第33-35页 |
| ·评价指标建立 | 第35-36页 |
| ·进出站楼梯类设施配置评价 | 第36-39页 |
| ·进出站楼梯设施处乘客流延时分析 | 第36-37页 |
| ·基本假设 | 第37页 |
| ·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 ·评价指标建立 | 第38-39页 |
| ·进出站通道类设施配置分析 | 第39-41页 |
| ·行人时间间隔的定义 | 第39-40页 |
| ·通道通行能力及有效宽度的确定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进出站检票设施排队系统仿真模型构建 | 第42-58页 |
| ·排队系统仿真概述 | 第42-43页 |
| ·面向对象技术与UML语言 | 第43-44页 |
| ·遗传算法介绍 | 第44-48页 |
| ·遗传算法的主要特征 | 第44-45页 |
|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 第45-46页 |
| ·算法关键参数与操作的设计 | 第46-48页 |
| ·基于UML的排队系统模型和结合遗传算法的排队系统优化方法 | 第48-57页 |
| ·排队系统流程分析和仿真模型活动图 | 第48-51页 |
| ·排队系统模型的功能模块划分和简单类图设计 | 第51-52页 |
| ·系统主要对象的状态图和对象交互的顺序图 | 第52-55页 |
| ·计算机仿真和遗传算法相结合解决排队系统优化问题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王府井地铁站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实例应用 | 第58-75页 |
| ·王府井地铁站进出站设施介绍 | 第58-59页 |
| ·地铁站进出站自动检票机优化配置分析 | 第59-68页 |
| ·进站检票机优化配置仿真 | 第59-64页 |
| ·出站检票机优化配置仿真 | 第64-68页 |
| ·地铁站进出站楼梯、自动扶梯及通道优化配置分析 | 第68-74页 |
| ·出站楼梯设施处乘客延时分析及评价 | 第68-69页 |
| ·出站楼梯与自动扶梯组合优化配置分析 | 第69-73页 |
| ·进站通道配置情况分析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6 结论 | 第75-77页 |
| ·总结 | 第75-76页 |
|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作者简历 | 第80-8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