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偶氮化合物概述 | 第17-20页 |
·偶氮化合物的异构机理 | 第17-19页 |
·偶氮化合物的应用 | 第19-20页 |
·二氧化硅凝胶概述 | 第20-22页 |
·二氧化硅凝胶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二氧化硅凝胶的结构和性能 | 第21页 |
·二氧化硅凝胶的应用 | 第21-22页 |
·水滑石类化合物概述 | 第22-27页 |
·水滑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第22-25页 |
·水滑石的组成和结构 | 第22-23页 |
·水滑石类化合物的性质 | 第23-25页 |
·水滑石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水滑石的应用 | 第26-27页 |
·水滑石的理论研究 | 第27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7-29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29-41页 |
·从头计算方法 | 第29-35页 |
·分子轨道法的三个基本近似 | 第30-32页 |
·分子轨道理论 | 第32-34页 |
·基函数 | 第34-35页 |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 第35-37页 |
·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TST) | 第37-38页 |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偶氮苯异构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41-49页 |
·计算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偶氮苯的热致异构机理 | 第41-48页 |
·偶氮苯热致异构反应的平衡态和过渡态构型 | 第41-45页 |
·偶氮苯热致异构反应的内禀反应途径 | 第45-46页 |
·偶氮苯热致异构反应的位能面分析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酸性媒介黄GG异构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49-59页 |
·计算方法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酸性媒介黄GG的热致异构机理 | 第49-56页 |
·酸性媒介黄GG热致异构反应的平衡态和过渡态构型 | 第49-53页 |
·酸性媒介黄GG热致异构反应的内禀反应途径 | 第53-54页 |
·酸性媒介黄GG热致异构反应的位能面分析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9页 |
第五章 二氧化硅凝胶组装偶氮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第59-65页 |
·实验制备及表征 | 第59-60页 |
·实验药品 | 第59页 |
·二氧化硅干凝胶的制备 | 第59页 |
·二氧化硅凝胶组装偶氮苯的制备 | 第59页 |
·样品表征 | 第59-60页 |
·计算方法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XRD表征 | 第60-61页 |
·FTIR表征 | 第61-62页 |
·UV-vis表征 | 第62-63页 |
·理论计算结果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酸性媒介黄GG插层Mg/Al水滑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第65-73页 |
·实验制备及表征 | 第65-66页 |
·实验药品 | 第65页 |
·Mg/Al水滑石前体的制备 | 第65页 |
·酸性媒介黄GG插层Mg/Al水滑石的制备 | 第65页 |
·样品表征 | 第65-66页 |
·计算方法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XRD表征 | 第66-67页 |
·FTIR表征 | 第67-68页 |
·UV-vis表征 | 第68页 |
·理论计算结果 | 第68-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3-74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83-84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