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超支化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3页
   ·有机硅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第17-19页
   ·紫外光固化技术的概述第19-27页
     ·UV固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第20-21页
     ·UV固化材料的组成第21-27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概述第27-33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发展第27-28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第28-29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第29-33页
   ·光固化有机硅的研究进展第33-39页
     ·丙烯酸酯基化聚硅氧烷预聚物的合成第34页
     ·巯基-乙烯基化有机硅UV固化体系第34页
     ·环氧基化聚硅氧烷的合成第34-35页
     ·苯乙烯基化聚硅氧烷的合成第35-36页
     ·乙烯基醚基化聚硅氧烷的合成第36页
     ·超支化UV固化有机硅材料第36-39页
   ·UV固化有机硅材料的应用第39-40页
   ·课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40-43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40-41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41-4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3-63页
   ·实验药品第43-44页
   ·实验仪器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58页
     ·第一代超支化聚胺—酯型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HB_1PSUA)的合成第44-47页
     ·第二代超支化聚胺—酯型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HB_2PSUA)的合成第47-49页
     ·第三代超支化聚胺—酯型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HB_3PSUA)的合成第49-53页
     ·第一代超支化聚酰胺—酯型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HB_4PSUA)的合成第53-55页
     ·第二代超支化聚酰胺—酯型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HB_5PSUA)的合成第55-58页
   ·异氰酸根(-NCO)含量的测定第58-59页
   ·酸值的测定第59页
   ·羟烷基硅油羟值含量的测定第59页
   ·黏度测定测定第59-60页
   ·超支化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感光体系的配置第60页
   ·感光性能的测定第60页
   ·固化膜接触角的测定第60-61页
   ·体积收缩测定第61页
   ·固化膜吸水率的测定第61页
   ·涂膜耐化学药品性的测定第61-62页
   ·涂膜附着力的测定第62页
   ·涂膜硬度的测定第62页
   ·涂膜柔韧性的测定第62页
   ·固化膜拉伸强度的测定第62-63页
第三章 超支化光敏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第63-95页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表征第63-77页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第63-66页
     ·超支化聚酯的表征第66-77页
   ·超支化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与表征第77-94页
     ·超支化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第78-85页
     ·超支化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的表征第85-94页
   ·小结第94-95页
第四章 超支化光敏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感光性能的研究第95-109页
   ·不同光强对体系的感光性能的影响第95-96页
   ·不同光引发剂对体系感光性能的影响第96-98页
   ·引发剂用量对体系的感光性能的影响第98-100页
   ·不同活性单体对体系的感光性能的影响第100-103页
   ·活性单体的用量对体系的感光性能的影响第103-105页
   ·不同的超支化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对体系感光性能的影响第105-107页
   ·小结第107-109页
第五章 超支化光敏有机硅感光体系固化膜的性能研究第109-133页
   ·接触角第109-111页
   ·吸水率第111-113页
   ·体积收缩率第113-115页
   ·耐化学药品性第115-117页
   ·固化膜的伸长率第117-119页
   ·固化膜的硬度第119-121页
   ·固化膜的附着力第121-122页
   ·固化膜的柔韧性第122-123页
   ·固化膜的热重分析第123-127页
   ·固化膜的玻璃转化温度第127-130页
   ·小结第130-133页
第六章 结论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1-143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143-145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水滑石固体碱催化剂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偶氮化合物组装分子容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