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6页 |
·固体碱的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固体碱及其分类 | 第20-24页 |
·有机固体碱 | 第21页 |
·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碱 | 第21页 |
·无机固体碱 | 第21-24页 |
·固体碱的表征 | 第24-26页 |
·指示剂法 | 第24-25页 |
·程序升温脱附法(TPD) | 第25页 |
·红外光谱法(IR) | 第25页 |
·探针反应法 | 第25-26页 |
·其他方法 | 第26页 |
·固体碱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异构化反应 | 第26页 |
·氧化反应 | 第26-27页 |
·氨化反应 | 第27页 |
·氢化反应 | 第27页 |
·C-C键合成反应 | 第27-28页 |
·酯交换反应 | 第28-29页 |
·水滑石类材料(LDHs)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概况 | 第29-43页 |
·水滑石类材料(LDHs)的结构及组成 | 第30-33页 |
·M~(2+),M~(3+)金属阳离子 | 第31-32页 |
·层板电荷密度(x值) | 第32页 |
·层间阴离子 | 第32-33页 |
·水分子在层间的位置 | 第33页 |
·LDHs的性质 | 第33-36页 |
·酸碱性 | 第33-34页 |
·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 | 第34-35页 |
·热稳定性 | 第35页 |
·记忆效应 | 第35-36页 |
·组成和结构的可调控性 | 第36页 |
·LDHs的合成 | 第36-39页 |
·共沉淀法 | 第36-37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37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37页 |
·焙烧复原法 | 第37-38页 |
·尿素分解法 | 第38页 |
·成核/晶化隔离法 | 第38页 |
·其他方法 | 第38-39页 |
·LDHs的应用 | 第39-43页 |
·离子交换和吸附方面的应用 | 第39-40页 |
·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40-41页 |
·光学方面 | 第41页 |
·电化学方面 | 第41-42页 |
·磁学方面 | 第42页 |
·医药方面 | 第42页 |
·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42-43页 |
·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43-46页 |
·论文的提出、目的和意义 | 第43-44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4-4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6-52页 |
·实验原料 | 第46页 |
·实验内容 | 第46-48页 |
·复合氧化物型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 | 第46-48页 |
·MgAl-CO_3-LDHs/C杂化复合前体的制备 | 第46-47页 |
·LiAl-CO_3-LDHs及其焙烧衍生物的制备 | 第47页 |
·LiAl-CO_3-LDHs/C杂化复合前体及其焙烧衍生物的制备 | 第47-48页 |
·苯酚吸附 | 第48页 |
·Knoevenagel缩合反应 | 第48页 |
·表征方法及仪器 | 第48-5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8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8-49页 |
·紫外光谱分析(UV-vis) | 第49页 |
·低温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分析(BET) | 第49页 |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49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9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49-50页 |
·扫描电镜-能量散射谱(SEM-EDS)分析 | 第50页 |
·气质联用仪分析(GC-MS) | 第50-52页 |
第三章 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固体碱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52-76页 |
·不同含碳量LDHs/C杂化前体及其焙烧衍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 第52-62页 |
·不同含碳量MgAl-LDHs的晶体结构 | 第52-55页 |
·不同含碳量MgAl-LDHs的热分解性能 | 第55-56页 |
·不同含碳量MgAl-LDHs焙烧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56-57页 |
·不同含碳量MgAl-LDHs焙烧产物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57-59页 |
·不同含碳量MgAl-LDHs焙烧产物的碱性及催化活性 | 第59-62页 |
·碱性分析 | 第59-60页 |
·催化活性分析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不同镁铝比LDHs/C及其焙烧衍产物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62-70页 |
·不同镁铝比MgAl-LDHs/C的晶体结构 | 第62-63页 |
·不同镁铝比MgAl-LDHs/C的热分解性能 | 第63-64页 |
·不同镁铝比MgAl-LDHs/C焙烧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64-65页 |
·不同镁铝比MgAl-LDHs/C焙烧产物的能谱分析 | 第65-66页 |
·不同镁铝比MgAl-LDHs/C焙烧产物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66-67页 |
·不同镁铝比MgAl-LDHs/C焙烧产物的碱性及催化活性 | 第67-70页 |
·碱性分析 | 第67-69页 |
·催化活性分析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页 |
·焙烧温度对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结构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70-76页 |
·不同温度下焙烧衍生物的晶体结构 | 第70-71页 |
·焙烧温度对固体碱催化剂形貌的影响 | 第71-72页 |
·焙烧温度对固体碱催化剂比表面及孔径的影响 | 第72-73页 |
·焙烧温度对固体碱催化剂碱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3-75页 |
·碱性分析 | 第73-74页 |
·催化活性分析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LiAl-CO_3-LDHs的均匀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76-90页 |
·不同制备方法对LiAl-CO_3-LDHs结构影响的研究 | 第76-77页 |
·不同溶剂中得到LiAl-CO_3-LDHs及其焙烧衍生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第77-88页 |
·不同溶剂中得到LiAl-CO_3-LDHs的晶体结构 | 第77-80页 |
·不同溶剂中得到LiAl-CO_3-LDHs焙烧衍生物的晶体结构 | 第80-81页 |
·不同溶剂中得到LiAl-CO_3-LDHs的形貌分析 | 第81-83页 |
·不同溶剂中得到LiAl-CO_3-LDHs的热分解性能 | 第83-84页 |
·不同溶剂中得到LiAl-CO3-LDHs焙烧产物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84-86页 |
·焙烧产物的碱性及催化活性分析 | 第86-88页 |
·碱性分析 | 第86-87页 |
·催化活性分析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锂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固体碱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90-112页 |
·不同含碳量LiAl-LDHs/C及其焙烧衍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 第90-100页 |
·不同含碳量LiAl-LDHs/C的晶体结构 | 第90-92页 |
·不同含碳量LiAl-LDHs/C焙烧产物的晶体结构 | 第92-93页 |
·LDHs的热分解性能 | 第93-94页 |
·不同含碳量LiAl-LDHs/C焙烧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94-96页 |
·不同含碳量LiAl-LDHs/C焙烧产物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96-98页 |
·不同含碳量LiAl-LDHs/C焙烧产物的碱性及催化活性分析 | 第98-100页 |
·碱性分析 | 第98-99页 |
·催化活性分析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页 |
·不同水热温度下得到的LDHs前体及其焙烧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 第100-106页 |
·不同水热温度下得到水滑石前体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100-101页 |
·不同水热温度下得到水滑石焙烧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101-102页 |
·焙烧产物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102-103页 |
·焙烧产物的碱性及催化活性 | 第103-105页 |
·碱性分析 | 第103-104页 |
·催化活性分析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焙烧温度对LiAl-LDHs/C焙烧产物结构及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106-112页 |
·不同焙烧温度对焙烧衍生物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106页 |
·不同焙烧温度下焙烧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106-107页 |
·不同焙烧温度下焙烧产物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107-108页 |
·不同焙烧温度下焙烧产物的碱性及催化活性 | 第108-110页 |
·碱性分析 | 第108-109页 |
·催化活性分析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2-114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25-126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26-127页 |